向“新”而行“质”造未来

2025-03-10
来源:沧州日报

向“新”而行“质”造未来

——沧州广大党员干部热议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记者 袁洪丽 屈 鹏 王汝汀 丁 猛

从5G网络的广泛覆盖,到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深度应用,再到新能源新技术的突破发展,近年来,一系列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创新成果背后,是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崛起。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审议时指出,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全国两会精神,精准把握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沧州高质量发展。

“沧县将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调优传统产业存量、做大新兴产业增量、催生未来产业变量,放大投资和消费‘双轮驱动’效应,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实体根基。”沧县县委书记杨猛表示,沧县将重点围绕红枣及干坚果食品加工、服装服饰、药品包装材料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坚持以“共享智造”赋能产业优化升级,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共享车间、共享工厂和共享研发平台。常态化推进“入园升规技改”行动,全力推进远景零碳智能产业园一期全面投产、二期加快建设,积极嵌入京津冀协同创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重点产业链。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刘明亮表示,市科技局将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惠企政策,建立全社会研发投入联动工作机制,形成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新格局。全力推动燕赵绿色化工实验室挂牌并加快实质性运行,实施省级研发平台提质行动,增强膜产业技术研究院、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省级平台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发挥科技支撑关键作用,实施“揭榜挂帅”产学研合作机制,探索“众筹科研”新型技术研发组织模式。同时,提升科技服务质量,完善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强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沧州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为渤海新区黄骅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产业支点,我们将牢牢抓住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统筹抓好项目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进一步做大做强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氢能、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党组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剑华表示,将积极探索产业集聚新模式,加快推进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建设;抢抓“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更名升级机遇,进一步夯实“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产业链条,推动医药产业向下游高附加值环节延伸,积极争创国家级原料药生产基地;不断强化科技赋能,有效提升创新体系建设;充分释放政府投资平台服务质效,持续加大南开大学绿色化工研究院与区内企业的互动频次,全面提升服务企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能力;鼓励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全方位提升研发能力,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

“两会上关于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部署,极大提振了企业发展的信心。作为一家机械设备领域的现代化科技公司,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河北祥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宏祥表示,公司将利用专业的研发团队,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研发生产出更多高科技、低能耗的激光焊接机、激光切管机等机械设备,积极拓展市场份额。同时,探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模式,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卖得硬气,恰恰是因为背后有特色产业集群这棵‘大树’。”沧州中拓冷弯成型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徐连星表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拓冷弯致力于打造高端冷弯成型装备,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和国际认证,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稳定的关系。公司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壮大产业集群,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一站式供应、一站式解决服务,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同时,积极探索“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订单快速反应”的跨境电商出口模式,推动沧州新质生产力在国际市场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