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生态保护的和谐乐章

2025-04-09
来源:沧州日报

奏响生态保护的和谐乐章

——走进河北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南大港候鸟栖息地

记者 刘 杰 通讯员 张景兴

春意盎然的季节里,南大港湿地犹如一幅动人的画卷,芦苇荡漾,白云悠悠,令人沉醉不已。这片被誉为“候鸟国际机场”的湿地,正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数万只迁徙的精灵在此汇聚,演绎着“万鸟翔集”的壮美景象。

南大港湿地绵延7500公顷,被当地人称作“大洼”。清晨时分,旭日初升,芦苇在微风轻抚下摇曳,各种鸟在此欢歌……在湿地间巡逻的巡护员潘红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里就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让人心旷神怡。在这里工作,我仿佛年轻了十岁。”

南大港湿地,地处九河下梢,上游下泄的淡水逐渐形成了这片独特的浅水沼泽地。然而,在湿地保护区成立之前,湿地保护措施薄弱,生态功能减弱,面临着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双重考验。自2020年起,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展开。清理围堤、疏通河道,让水流重新流淌;改造地形、营造浅滩,为鸟儿们打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园。经过不懈努力,108.8公顷湿地实现生态恢复,鱼虾繁衍,野生鸟类纷纷回归,连挑剔的震旦鸦雀、东方白鹳等珍稀候鸟也被这里的“好环境”吸引,选择在此安家落户。

如今,南大港湿地鸟类数量已从2019年的约2万只增至2024年的10万余只,短短五年间增长了四倍有余。2024年6月,南大港湿地荣登全省首批“鸟类天堂”榜单;7月,包括南大港候鸟栖息地在内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河北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站在南大港湿地观鸟亭上远眺,千亩苇荡与水面交织成一幅美丽画卷,也吸引着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蹲守拍摄。在他们镜头下,湿地秀美的蓝天碧水、成群的野鸭以及色彩斑斓、灵动有趣的鸟儿们,定格成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美瞬间”。摄影爱好者宋文峰感慨万分:“这些年,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动植物种类愈发繁多,我们镜头下的画面也更加丰富多彩、生动鲜活。”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片湿地和可爱的鸟儿们,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采取了多项高科技手段。他们搭建了科研监测一体化平台,为湿地安装了一双双智慧的“眼睛”和“耳朵”。这个平台运用AI影像与声纹识别技术,能够自动收录并比对鸟的叫声,准确判定鸟的种类;同时,通过高清摄像头自动识别并记录飞过的鸟类数量和种类。工作人员只需坐在电脑前就能实时掌握鸟儿们的动态信息,为它们提供贴心的保护服务。

除了高科技手段,保护区还在10处保护站点安排了巡护员。他们每天穿梭在湿地,仔细观察鸟类活动、认真清理垃圾、严格排查火灾隐患、打击盗猎行为……全力为鸟儿们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截至目前,湿地共记录鸟类品种272种,成为名副其实的“鸟儿天堂”。

随着南大港候鸟栖息地成为河北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南大港湿地这颗生态明珠愈发璀璨。当地依托独特的湿地自然资源开发了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项目,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