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新区黄骅市齐西村村民刘全润
推陈出新扎花灯
本报记者 李智力 本报通讯员 韩洪安
4月7日,记者走进渤海新区黄骅市齐家务镇齐西村刘全润的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花灯。只见龙灯、宫灯、生肖灯挂满了墙面,桌上摆放着绸布、胶带等制作工具。“这些都是我下班后扎的。我没别的爱好,唯独喜欢扎花灯。”刘全润说。
今年34岁的刘全润是一名装修工人,也是齐家务镇百年花灯技艺的传承人。他从小跟随老艺人闫宝瑞、张世林、石连正学习传统花灯制作,不仅继承了老一辈的技艺,还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让这门百年手艺焕发出新生机。
齐家务镇的花灯扎制技艺已传承百年。从最初的一两种款式,发展到如今的数十种花样,当地匠人制作的花灯不断推陈出新,深受当地人和外地游客喜爱。每逢佳节,花灯表演成为当地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本地及周边游客前来观赏。
在刘全润的手中,传统花灯有了新的生命力。他将整身鱼灯设计成可以活动的三部分,使其能像真鱼一样摆动,充满生机与活力;在制作贝类花灯时,他用可旋转的彩灯替代蜡烛,不仅延长了花灯的照明时间,还增强了视觉效果。这些创新设计一经展出,便受到众多花灯爱好者的青睐。“传统花灯制作耗时较长,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匠人的心血,但如今也得跟上时代的变化。”刘全润说。
为了让花灯更贴合当代审美,刘全润在材料选择上大胆创新。受装修工作的启发,他用医用胶带替代传统的铁丝和纸捻,使花灯更加牢固耐用;用热熔胶代替面糊浆子,大幅缩短了制作时间。“装修和花灯制作有相通之处,看到装修材料时,我总想着这些材料用到扎制花灯上效果会怎样。”他说。
制作花灯的过程也为刘全润搞装修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他将花灯的流线型轮廓运用到弧形沙发设计中,为客厅增添柔和氛围;借鉴花灯的八角造型设计个性门窗,让空间更具立体感与艺术感。他还将花灯的月亮造型融入星空吊顶,营造出独特的家居氛围。“花灯的造型丰富多样,本身就是一个个创意十足的设计。”刘全润自豪地说。
在改良传统工艺的同时,刘全润还乐于将自己的花灯制作技艺无私传授给其他花灯爱好者。“扎制花灯是老艺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门手艺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刘全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