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科技沃土 做强“种子芯片”
——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见闻
记者 杨昊文
日前,记者在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以下简称“国欣总会”)农业科技园区的实验室看到,技术人员正对新棉种进行分析实验,测量发芽率、纯度、净度、含水量等指标。这是国欣总会正在主持开展的国家生物育种重大专项“高产广适棉花新品种设计与培育”项目。
“目前,项目已完成所有中期考核指标,包括5个高产广适棉花新品种的审定、13份新种质创制、4项生物育种新技术的开发,以及100余万亩的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此外,项目还申请或授权了12件发明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为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国欣总会副会长卢春恒介绍说,国欣总会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域占地3000余亩,用于棉花、玉米等农作物的品种选育和新技术示范推广,并建有良棉加工厂、棉被加工厂、科技研发中心等,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作为以棉农为主体的经济技术合作组织,近年来,国欣总会逐步发展成以棉花良种产业为主体、以农业技术服务为配套的育、繁、推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随着技术、信息、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全链条体系愈加完善,越来越多的优良品种从这里走出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获得粮农的认可和支持。
“我们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展棉花、玉米、小麦等品种选育工作。在农业科技园、种业研究院等地进行新品种种植示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卢春恒说,2004年至今,国欣总会已有35个棉花品种、16个玉米品种通过了国家、省部级审定,这些品种在丰产、抗逆、品质等方面表现突出,已实现较大面积推广。
为做强“种子芯片”,国欣总会根据市场变化,在棉种市场保持优势地位不变基础上,制定了“稳棉增粮,向大种业进军”的发展规划,加大育种创新攻关力度,走品种科技化、科研产业化、产业市场化的发展道路,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目前,国欣总会已建成近6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和年生产优质种子2万多吨的仓储加工中心。
“未来,我们将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不断提升种业创新能力,力求实现新的突破,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卢春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