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加强7月份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工作,现作如下提示:
一、消防安全。夏季天气炎热,生产经营单位、居民住宅集中使用防暑降温设备,用电量达到高峰,电气设施易过载发热,电气线路老化导致漏电、短路等引发火灾的风险增大,暑期商场市场、餐饮酒店、休闲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活跃,营业时间延长,火灾风险增大;要扎实推进电动自行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聚焦养老机构、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商业综合体、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违规施工动火作业、占堵疏散通道、违规设置防盗网和广告牌、违法违规使用易燃可燃保温材料等重点问题,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严防发生火灾。
二、道路交通安全。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易导致车辆出现爆胎、自燃等突发情况,暑期旅游出行迎来高峰,非法包车、超速超员、疲劳驾驶等问题多发易发,旅游客运风险加大,降雨天气增多,雨天道路湿滑、能见度下降,车辆追尾、侧翻等意外事故风险上升,另外强降雨还可能导致道路塌方、山体滑坡、泥石流、城市内涝等问题,也将给交通安全带来不利影响。要加强对桥梁、隧道、涵洞、边坡和临水临崖路段的监测巡查,对可能发生路基塌方、水淹、落石等危及车辆通行安全的隐患,要立即停止通行,及时消除隐患。加大对事故多发路段、车辆出行高峰时间段的道路交通疏导和监管,避免重大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文化和旅游安全。暑期将迎来旅游高峰,景区索道、缆车、游乐设施等运行负荷加重,要加强对景区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旅游观光车的安全检查,严禁“带病运行”。天气炎热,水上漂流、游船、水上乐园等涉水旅游项目广受欢迎,一些山区的旅游景区受夏季极端天气影响,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要针对上述特点,强化相关安全保障措施,做好安全提示、及时发布景点天气、游客数量等信息,合理控制人流密度,提前做好人员撤离疏导方案,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发生。遇极端恶劣天气,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关停设备设施、撤离人员措施,严防自然灾害引发旅游安全事故。
四、危化品安全。夏季极端恶劣天气增多,部分凝点低的危险化学品随气温升高挥发,易导致超温、超压、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部分老旧装置、设备、管道建设运行时间长,维护保养不到位,发生腐蚀老化,叠加高温、暴晒、多雨、潮湿等因素影响,可能引发事故。要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危化品仓库、储罐区等生产储存场所隔热、降温、通风、防水等规定,加强冷却系统、呼吸阀、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等安全附件的维护保养,确保低闪点液体、易挥发液体、高温易分解出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气体和遇水反应等物料的安全存放。要突出恶劣天气风险研判,加强在线巡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措施。
五、矿山安全。进入汛期后,短时大风、雷电、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有导致输电线路故障造成矿井大面积停电、淹井、尾矿库溃坝、露天矿山滑坡垮塌的风险。地下矿山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加强支护和维护保养,露天矿山和尾矿库要完善截排洪设施,矿区桥涵、隧洞前方要设置拦渣设施并及时清渣,暴雨橙色及以上预警要及时停产撤人,严防冒顶片帮、边坡垮塌、滑坡、泥石流和洪水倒灌井下。要加大煤矿瓦斯、水害等重大灾害监管执法力度,持续排查整治重大隐患。
六、建筑施工安全。夏季,建筑施工领域发生基坑坍塌、高处坠落、高温中暑、触电的风险增大,要切实加强对施工现场排水、运输道路、边坡基坑支护、脚手架工程、施工用电、垂直运输设备、临时设施的安全检查,对存在洪水、滑坡、垮塌和泥石流等威胁的,要提前采取防范应对措施,遇雷雨、大风等极端天气时,及时安排工人停止相关作业、撤离施工现场。要持续加大高处作业安全监管力度,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高处作业规范要求,抓实抓好安全培训,登高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七、燃气安全。夏季高温、暴雨、雷电天气多发,燃气泄漏爆炸、火灾事故风险较高。要针对夏季气候特点,加强对老旧小区、餐饮企业、农贸市场等事故易发点的安全巡查。要扎实开展城乡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对燃气使用单位和用户、经营单位、检测机构等逐一排查,使用PPB级燃气检测车等设备,对燃气管道进行常态化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置。要加大燃气安全使用、应急处置等知识宣传力度,提升群众安全用气意识。
八、工贸领域安全。工贸企业正在生产经营旺季,生产作业面增加,检维修作业频繁,外协队伍和劳务人员用工数量明显增多,发生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中毒窒息、触电等事故几率增大。夏季,降雨天气多,企业生产区域、库房等场所易出现非生产积水,存在潮湿原料入炉发生喷爆、熔融金属遇水发生爆炸等风险。要紧盯动火、有限空间、临时用电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特殊作业许可管理,加强对可燃物品、仓库等重点环节部位的排查整治。
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夏季,易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要深刻汲取事故教训,督促相关企事业单位严格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管理,严格有限空间作业审批,严格执行气体监测和专人监护制度,严格落实“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安全要求;认真落实岗前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知识,作业时要按要求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作业后要关闭进出口,恢复现场;一旦发生突发情况,要沉着冷静,施救前要做好自身呼吸和绳索保护,坚决杜绝盲目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