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新,1911年出生,江西瑞金县人。1929年,参加红军,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1938年,他随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到达冀鲁边。1941年2月,杨柳新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十六团一营营长。当年9月,任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兼冀鲁边军区十八团团长。
1942年6月9日,日军两万余人对冀鲁边区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杨柳新奉命带领团主力沿津浦铁路在东光、泊头一带反击作战。为掩护分区机关转移,当年7月2日,他带领冀鲁边军区十八团转移到沧县肖十拨村(今属南皮县)。7月3日凌晨,接到附近有敌人的紧急情报。杨柳新决定分两路突围。他带领团部和七连行至大七拨村时,遭敌人包围,立即转入一条通往东南方向的交通沟撤离,但前行不过一公里,发现敌人伏兵。
杨柳新带头由左侧跃出交通沟,折转向北冲去,意在抢占北边的另一条交通沟。这时,早已埋伏在附近的敌人一起猛烈开火。由于猝不及防,杨柳新中弹牺牲,时年31岁。因为当天是农历五月二十,当地村民把那片洼地称为“五二零遗址”。新中国成立后,杨柳新烈士遗体被安葬在南皮烈士陵园。
2015年8月,杨柳新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
本报记者 袁洪丽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