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大又甜!盐碱地上的冬枣熟了

2025-08-08
来源:沧州日报

我市承担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又大又甜!盐碱地上的冬枣熟了

本报记者 杨昊文

眼下,正值设施冬枣成熟时节,走进渤海新区黄骅市滕庄子镇朱里口村的设施冬枣种植基地,一颗颗饱满圆润、色泽鲜亮的冬枣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清香。种植户们穿梭在枣树间,麻利地采摘、分拣、装箱,笑声与交谈声交织,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

这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得益于我市“滨海盐碱地冬枣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的实施。这一项目也是我市承担的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之一。

为推动沧州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黄骅冬枣”产量和品质,今年以来,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积极承担并开展“滨海盐碱地冬枣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聚焦枣树整形修剪、肥水科学管理、病虫害高效防控等冬枣种植关键环节,多措并举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动能。项目组联合林果专家深入调研黄骅冬枣种植现状,针对品种选择、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制定了一套科学完善的技术方案。比如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采用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采取涂抹果树伤口修复保护剂、粘虫胶和安装诱虫灯等技术措施,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了冬枣的品质安全;在施肥环节上,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精准投放,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也为种植户节省了成本。

“今年是项目实施第一年,我们通过整合资源,打造了一批高标准的露地冬枣示范园和设施冬枣示范园。示范园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基本实现冬枣种植的规范化、标准化。这里不仅是技术展示的窗口,也将为周边种植户提供更直观的学习样板。”项目负责人刘菲说。目前,项目团队定期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活动,邀请林果专家、技术骨干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讲解冬枣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巧、市场营销等,帮助种植户提升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

“以前凭经验种枣,遇到病虫害只能干着急。现在专家手把手教,管理起来心里有底多了。”种植户刘建敏感慨道。在科技支撑下,示范园的枣树长势良好,挂果率高,冬枣的品质也得到不断提升,优果率大幅提高。据统计,与往年相比,示范基地的冬枣产量平均增加了8%,优果率超90%,市场售价持续攀升。

“接下来,我们将以项目为抓手,做好技术推广,培养更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新兴农业经营主体,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刘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