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鹅,不一般
本报记者 谢颖颖 本报通讯员 魏新敏
近日,在盐山县盐山镇大刘牛村狮头鹅养殖基地,身形肥硕的狮头鹅三五成群,慵懒地享受着日光浴。它们头顶肉瘤饱满如球,颌下肉垂犹如银铃,憨态可掬。
“狮头鹅号称‘鹅中巨无霸’,老家在2000多公里外的广东汕头。”基地项目负责人冯金星笑着说,去年春天,大刘牛村这个典型的北方村庄,在多方考察后,硬是把“南方客”请进了家门,并培养成村里的“致富明星”。
“刚引进狮头鹅养殖项目时,我们也碰到‘南方鹅能否在北方扎根’的问题,在专家指导下,村里聚焦温差适应、饲草转换、疫病防控三大难题,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搭建恒温育雏室保障幼鹅存活,改良饲料配方适配北方资源,建立科学疫病防控体系降低风险。经过一年的适应性驯养,这批‘南方来客’已完全适应北方气候环境。”正说着,喂鹅的时间到了,冯金星提着饲料桶走向鹅群。
见到冯金星提着饲料桶走来,大鹅们立即扑棱着翅膀围拢过来,发出洪亮的鸣叫声。“这些‘鹅中巨无霸’平均能长到八九公斤,每公斤能卖32元到36元。”冯金星边说边往食槽里撒下饲料,鹅群立即伸长脖颈抢食,好不热闹。
目前,基地的狮头鹅养殖周期约为四个月,主要销往广东、福建等地,凭借优良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数据显示,基地年产已达2000余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0余万元收入;今年预计出栏4000余羽,村集体收入将突破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