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始建于1950年1月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每天,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来到这里,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汲取奋进力量。
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的抗日单元,铿锵有力的歌声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
抗日战争时期,诞生于延安的《八路军军歌》,歌唱着工农红军完成艰苦卓绝的长征后,为拯救民族危亡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毅然奔赴抗日前线的英雄壮举。
延安革命纪念馆讲解员 张持:在歌词中提到的平型关大捷,这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历史上第一次重要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当时的八路军战士们,他们就是乘坐着这样的黄河渡船,东渡黄河,挺进山西前线去打击日本侵略者。
从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许许多多当年留下的文物诉说着一个个抗日救国的故事。 《论持久战》,可以说是所有游客必看的珍贵文物之一。
延安革命纪念馆讲解员 张持:抗日战争初期,由于军事上敌强我弱,在社会上出现了“亡国论”“速胜论”两种截然对立却同样错误的思潮。针对当时社会上这些错误思潮,毛泽东集中全党的智慧,在延安凤凰山的窑洞里撰写了《论持久战》。为了撰写《论持久战》,毛泽东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和战争理论著作,常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就这样经过8天9夜的艰苦写作,最终完成《论持久战》的初稿。
《论持久战》深刻分析了中日双方的情况,并科学地预见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3个阶段。明确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这一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拨云见日,驱散迷雾,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当年的延安是什么样的?
实行民主政治,大力发展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创办干部学校,不断为抗日前线输送干部人才;从事战时文艺运动,创作《黄河大合唱》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克服财政经济遇到的严重困难。延安,是当时中国最革命、最进步的地方。“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是当时很多爱国青年的共同选择。
这一幕幕抗日战争时期的生动场景,游客们都能够在馆内一一感受。
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 刘妮:延安在抗战时期是一座灯塔。中国共产党率先举旗,对日作战,在延安倡导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来一条全面抗战路线,提出了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持久战的战略,以及根据地建设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这是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的《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如今,一批批参观者怀着崇敬的心情,从四面八方汇集延安,他们在革命旧址和纪念馆里重温光辉历程、回望峥嵘岁月,探寻中国革命成功的秘诀,感悟延安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