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电“机器人”
本报记者 王汝汀 本报通讯员 张 超 边子轩
孔超 摄
在新华区小赵庄乡顾官屯村线路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一只黄色的机械手臂高高举起,在国网沧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远程操控下,开展配网带电作业。
只见机械手臂的顶端,安装着各种线路检修的智能化工具,它们像行走在高压线上的“手术师”,实施着一系列精准的操作。
“智能化设备的应用,让工作人员告别厚重绝缘服与高空作业风险。同时,它在零下20摄氏度至50摄氏度环境中均可稳定工作,作业用时也比人工减少了很多,是电工高空作业的好帮手。”现场负责操控机械手臂的工作人员说。
抓线、穿线、剥线、接线……宽厚的机械手臂,干得都是精细活儿,各种复杂的操作,它都得心应手。不到半个小时,一次引流线搭接作业便顺利完成。带电作业的进行,也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和居民安心用电。
“配网带电工作很考验技术,如果换成人工,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完成。”国网沧州供电公司设备部副主任蒋曦说,“机器人”的成功运用,大大减少了配网带电工作对人工的依赖。
“看着‘机器人’行云流水的操作,我们感到很欣慰。未来,智能化作业装备会应用到更多场景,从而更好地优化用电服务、提升工作效率。”蒋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