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以多元力量编织文明乡风,让“嫁娶新风”不再是口号,而是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新景。今天,我们同清州镇刘缺屯村程桂芳夫妇一起,回溯八十年代初期的《爱情故事》。
今年65岁的程桂芳是一名退伍老兵,在清州镇刘缺屯村,程桂芳夫妇当年用军功章做彩礼的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我和我对象是1981年定的婚,那时候我还在部队服役。订婚的时候由于农村家庭条件不行,没有钱买‘三大件’。我对象果断的说‘我热爱军人,我更热爱你们部队,我更热爱你们的红领章、红帽徽。’所以我对象选择了用我的红领章、红帽徽代替我们的定亲礼物。到了1983年我们结婚的时候,她把红领章、红帽徽当嫁妆,很宝贵的用一个红布包着带过来。我们在婚礼的现场交换了红领章、红帽徽。”清州镇刘缺屯村村民程桂芳回忆说。
程桂芳的妻子杜秀英是土生土长的刘缺屯村民。杜秀英小时候与程桂芳家是邻居,由于同样热爱军旅生活,俩人总有着聊不完的话题。杜秀英说,拿红领章、红帽徽做聘礼,是比金山银山更加宝贵的信物。“我就喜欢军人,喜欢红领章、红帽徽,三大件都比不上。”杜秀英笑着说。
这些年,陈桂芳与妻子在生活中始终相互扶持、相伴而行,生活美满幸福。“结婚以后我就去外地工作了,这些日子里我的老伴儿一个人带孩子,还种着10来亩地。她一个人种地,还要伺候我多病的母亲,真的很辛苦。这些年我建的这个战友之家,她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所以说我特别感激我的老伴儿,教育我的儿女,伺候我的父母,支持我的红色教育。”程桂芳说。
如今,杜秀英成了村里倡导文明婚嫁新风的宣传员,她为村民解读移风易俗政策,用身边的真实案例,展示农村治理新气象。在父母淳朴爱情的熏陶下,女儿程方圆也成为了“零彩礼”的践行者。“我的丈夫也是一名军人,我们结婚是‘零彩礼’。我爸爸说军人人品好,以后嫁给军人绝对是一个好丈夫而且更是一个好女婿。原本他就很迁就我,在我有疾病的四五年中,更能体会他军人的人品——有爱、有责任。所以,我现在也很努力的培养我的儿子,以后像他姥爷和他爸爸一样光荣参军。”程桂芳的女儿程方圆说。
示范带动与良性互动构成了清州镇刘缺屯村移风易俗的可持续机制,婚嫁新风也成为村民津津乐道的话题。该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领文明新风,切实提升了村民对移风易俗的认知度与参与度,引导群众大力践行文明风尚,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取得积极成效。“程桂芳两口子,在我们村是相当好的家庭,他们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管理战友之家红色教育基地……一件件好事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现在村里年轻人都向他们学习,村里风气特别好。”该村两委委员范中祥说。“我们精准地摸排适婚家庭提前介入劝导,同时也会采取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突出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还会为低彩礼、零彩礼家庭进行表扬和宣传。”该村村妇联主席刘云瑞介绍了文明实践工作经验和做法。
“接下来我们村将持续深化各个领域移风易俗工作落地生根,以为民服务为导向,以创新实践为抓手,建立长效常态宣传机制,让移风易俗更有‘温情温度’和‘制度力量’。”清州镇刘缺屯村党支部书记范风岗介绍。近年来,我县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宣传形式、进行制度创新,建立红白理事会、新修订村规民约、成立“公益俏红娘”志愿服务队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力地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