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

2025-08-25
来源:沧州日报

“领跑”

——国能朔黄铁路有限公司的“智慧风”和“科技范”

本报记者 刘 杰

8月24日,随着一声汽笛响起,朔黄铁路2万吨重载自动驾驶试验列车顺利驶入黄骅港站,精准停靠在指定位置。至此,朔黄铁路重载列车自动驾驶扩大化试验安全运行里程达到2048248公里。

这列试验列车共216节车厢,全长约2.6公里,全程采用自动驾驶控制,从开车到停车,一键就能完成。这使机车驾驶员变为机车“管理员”,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去瞭望线路、观察设备状态。“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不仅将驾驶员从高强度作业中解放出来,更让这列满载煤炭的‘钢铁巨龙’,实现了更安全、更高效、更稳定的运行。”国能朔黄铁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朔黄铁路在科技创新之路上不断突破,从两万吨列车常态化运行到三万吨级重载列车成功开行,从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到无人驾驶系统研发,每一项成就都彰显着中国重载铁路的技术实力——

2024年4月20日,一列由4台“国能号”机车牵引、总长4088米、载重3.24万吨的重载列车在朔黄铁路驶过,标志着我国重载铁路技术取得新突破,为西煤东运大通道注入更强运力;2024年9月26日,一列108节、总重1.08万吨的自主驾驶列车在朔黄铁路完成试验运行,从运行控制到安全防护,全部实现自主可控。

“这些技术的突破,是我们以科技创新推进智慧化建设的成果。像重载列车自主驾驶技术,便是朔黄铁路公司联合顶尖科研机构构建的‘云脑’系统开发的。通过5G通信、北斗导航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列车不仅能感知200米内路况,还能根据计划自动调整运行参数,作业时间压缩20%,年运输能力提升约1056万吨。”这位负责人介绍。

智慧化的触角不仅延伸至列车驾驶,更渗透到运输组织的每一个环节。作为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的关键枢纽,朔黄铁路黄骅港站探索出“站车深度融合、专业一体推进、路港联动合作”的三级融合运输新路径。通过“按图运营”机制优化“动静变”环节衔接,创新车检中心修竣车直接发车模式,每台调车机每日节省40分钟,运输效率提升33.8%。

在保障铁路安全运行的“幕后战场”,科技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曾经,检测工们需在盛夏顶着烈日,每走几步便弯腰用探伤仪探查钢轨隐患,却仍难精准识别隐蔽伤损。而今年3月投用的接触网智能检修机器人平台,以3D数字孪生与AI视觉识别技术实现“智能诊断—自主决策—精准作业”闭环,完成40%人工高空作业量,效率提升1倍,为能源动脉筑牢安全屏障。

如今,朔黄铁路年运输能力已从最初的529.8万吨跃升至3.7亿吨,累计运送货物超52亿吨,“朔黄铁路”品牌稳居交通运输行业品牌价值第二。国能朔黄铁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朔黄铁路将紧紧围绕“重载运输、数智化转型、精益管理体系”三条主线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