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干字当头 推动经济持续向好|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超八成化工企业实现产业关联

2025-08-28
来源:沧州日报

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超八成化工企业实现产业关联

本报讯(记者马志辉 通讯员祖天林)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沧州临港金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看到刚刚下线的液体烧碱经过灌装后整齐摆放在货车上,即将运往区内的两家化工企业——河北晋邦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河北先正新材料有限公司。

金诚化工拥有年产16万吨离子膜烧碱装置,在生产烧碱的同时,还产生副产品氢气和氯气。通过化工管廊,这些副产品被输送至沿线三家企业,使得产品、副产品乃至废料都变成了“流动”的资源。

事实上,在这条循环经济链中,金诚化工既是起点,也是终点。金诚化工生产的液氯产品供给先正公司,用于生产环保型增塑剂;晋邦公司则利用金诚化工的液碱和先正公司副产的氯化氢,生产环氧氯丙烷;金诚化工副产的氢气则供应给河北科迈新材料有限公司,用于加氢还原生产橡胶防老剂和硫化促进剂。而晋邦和科迈两家企业产生的浓碱水,正是金诚化工生产烧碱所必需的原料,由此实现了循环经济链条的闭合。

“这样一条小型循环链,使主产品和副产品得以充分高效利用。经测算,预计每年可为这四家企业节约经营成本1.82亿元,并创造经济效益1.3亿元。”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促进中心主任张蕾表示。

作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近年来,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秉持绿色发展理念,聚焦绿色化工产业,持续推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推动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园区层面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企业内部配套、上下游企业互联、不同产品体系企业耦合共生、不同产业要素串联的发展模式,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目前,开发区内200多家化工企业的产业关联度已达83%,实现了企业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多方共赢,全力打造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的特色“绿色化工园区”。

为进一步推进绿色化工循环产业链条建设,激发产业链科技创新潜力,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引进了南开大学绿色化工研究院等多个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了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生命周期科技创新体系。目前,已有18个科研团队入驻南开大学绿色化工研究院,与园区内22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0余项,累计节省研发与运营成本约3亿元。依托科技创新加速新质生产力转化,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8家、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