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战⑨│李宝通:战斗中负伤,“捡回”一条命

2025-09-01
来源:沧州日报微信公众号
图片
图片

抗战老兵档案

姓名:李宝通

年龄:101岁

籍贯:任丘市青塔乡陈王庄村

事迹:1942年加入抗日队伍,与敌人展开斗争。在关张铺伏击战中被子弹击中,经抢救脱险。后因受伤严重而退役。


微信图片_20250901164339.png

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一桩桩暴行,他毅然加入抗日队伍,与敌人展开斗争。敌人的子弹击穿了他的胳膊,在他身上留下了永远的伤疤——

李宝通:战斗中负伤,“捡回”一条命

记者 李小贤 吴艳 张丹

“敌人有机枪,我们只有‘汉阳造’,武器不行,我们就钻地道、打伏击。”8月25日,在任丘市陈王庄村,101岁的李宝通老人对记者说起自己的战斗经历,仿佛又回到了和敌人打游击的岁月。

胳膊上被子弹击穿后留下的伤疤,成了老人当年与敌人战斗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记,让人永远铭记当年战争的残酷。

年纪不大,胆子不小

1924年,李宝通出生在任丘市青塔乡陈王庄村。

李宝通的家里姐弟四个,他排行老三。父母给他取名“宝通”,盼着他能顺顺当当活下去。

当时,李宝通的哥哥和弟弟比他先一步投入抗战:大哥白天看着像在田里忙活,夜里总往各村跑。小弟年纪小些,跟着识文断字的先生认了几个字,就跟着大哥传递消息。他们具体做了啥,是保密的。

后来,李宝通才知道,哥哥是一名共产党员,附近村里的几名党员都是哥哥发展的,弟弟负责一些宣传工作。

1942年的一天,日伪军闯进了村,挨家挨户翻东西。村里的牲口被他们抢走,有的乡亲被打得满脸是血。李宝通看在眼里,心里像烧着一团火。

他找到了任丘二区小队的一位成员,想要加入抗战队伍。

后来,区小队队长见了李宝通,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好后生,年纪不大,胆子不小。”

就这样,一心想要赶走侵略者的李宝通如愿加入了区小队。

李宝通说:“敌人的装备比我们强。他们骑着马,扛着机枪。我们用的是‘汉阳造’,武器跟他们比不了。我们没法和他们硬碰硬,就躲在庄稼地里打伏击。瞅着敌人进了包围圈,大家就举着枪往外冲,打完赶紧往地道里钻。”

受伤后“捡回”一条命

村里的地道是夜里偷偷挖的。村民们一起上阵挖地道,李宝通也参与其中。他知道,等敌人来了,这些地道就能派上大用场。

那些地道口藏得巧,不容易被敌人发现。白天,敌人来搜查,乡亲们就钻进地道,听着上面“咚咚”的砸门声,谁也不敢出声。区小队的成员瞅准时机,就向敌人开枪。

“虽然不能和敌人硬碰硬,但我们也不会放过欺负我们的坏人。”李宝通咬牙切齿地说。

李宝通跟着区小队成员一起打伏击,与敌人战斗。在关张铺打伏击时,他不幸负伤。

那天,区小队得到准确信息,有一队日伪军要经过关张铺村。区小队决定集结队员打伏击战。

按照布置,队员们埋伏在路边土沟和附近的庄稼地里。等敌人走近后,队长一声令下,大家一起开枪。枪声噼里啪啦响着。李宝通瞄准敌人射击时,突然右胳膊传来一阵钻心疼痛,像被烧红的铁烫了似的。他低头一看,胳膊上多了个血窟窿,血把衣襟都染红了。

负伤后的李宝通撤退到了白洋淀的芦苇荡里。因为缺医少药,李宝通的伤口红肿化脓,卫生员的眉头皱得紧紧的:“子弹穿过去了,得截肢,不然继续化脓溃烂,命就没了。”

李宝通一下子急了:“不截!我还得拿枪打日本鬼子呢!”

他宁死不松口,卫生员没法子,只能找了块干净的布条,蘸着盐水给他消毒——盐水浇在伤口上,疼得他浑身发抖。

李宝通的胳膊肿得厉害,他也烧得迷迷糊糊,以为自己闯不过这一关。

庆幸的是,我军的一支部队正好从此路过。

部队医疗队的医生了解情况后赶了过来。这时,李宝通已经快坚持不住了。

医生赶紧为他实施了手术,划开伤口挤脓、撒药,包扎起来。

在医生的治疗下,李宝通的胳膊最终保住了。

因为受伤严重,不能再拿枪,1944年12月,李宝通退役。

送孙子参军

抗战胜利后,李宝通在织布厂工作。后来,他娶妻生子,又回村做起生意,日子慢慢有了起色。

如今,李宝通早已儿孙满堂。晚辈们有时会指着他胳膊上的伤疤问,这是怎么受伤的。

李宝通会和孩子们讲当年参加抗战的故事,希望孩子们记住那段历史,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踏踏实实,努力为国家作出贡献。

受爷爷的影响,李宝通的二孙子自小就想当兵保家卫国,长大后如愿参军。李宝通很高兴,因为孙子延续了他的梦。二孙子去部队时,李宝通拍着他的肩膀说:“到了部队,好好干。”

后来,二孙子在部队立了功,寄回奖章和证书,李宝通天天看都看不够。

如今李宝通已经101岁了,右胳膊上的伤疤处阴天时还会隐隐作痛。

到了傍晚,李宝通常骑着三轮车到村口,和老伙计们凑着说闲话。有人聊起当年打日本鬼子的事,他会突然坐直身子,眼睛亮起来,接过话头:“那时候的枪啊,得使劲扣扳机……”

只要天气好,他还会坐在家门口的藤椅上休息,和身边的人说:“现在日子真好呀!只是我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都看不到了。他们都是国家的有功之臣,是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