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鸟巢给鸟儿一个安心的“家”

2025-09-05
来源:沧州日报

生态鸟巢给鸟儿一个安心的“家”

本报记者 邢 程

9月1日,像往常一样,国网沧州市渤海新区供电公司运维人员又开始对南大港湿地周边的架空线路进行徒步特巡。运维小队成员潘小佳跟在大家身后,除了日常的巡线外,他还肩负着一项特殊任务——检查电线杆上的生态鸟巢。

“候鸟秋季迁徙的‘先头部队’已陆续抵达。看,这就是我们做的生态鸟巢,候鸟迁徙停歇可以直接入住。”潘小佳介绍,像这样的鸟巢,他和队友已经做了20多个,许多鸟已在这里安家。

潘小佳的另一个身份是爱鸟护鸟志愿者团队队长。两年间,志愿者为鸟儿量身打造了“空中家园”,让候鸟与电网实现“和谐共处”。

南大港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和众多珍稀水鸟的栖息繁殖地。潘小佳说,近年来,湿地生态改善,鸟类数量逐年增多,它们在电力设施上“随意”筑巢,不仅影响供电安全,还容易造成触电伤亡。

为此,国网沧州市渤海新区供电公司成立了爱鸟护鸟志愿者团队,联合鸟类专家,启动“候鸟生命线”公益项目,不仅为鸟儿“建房”,还在供电线路旁安装视频监控,观察鸟类迁徙规律与生活习性。

如今,沿着当地10千伏输电线路,每隔一段,电线杆上就会有一个生态鸟巢。潘小佳走到一根电线杆下,指着上方12米高空处的一个直径超2米的鸟巢说:“这是我们为东方白鹳准备的‘家’。”湿地缺乏高大树木,电线杆成了理想的“替代品”。有了这些生态鸟巢,现在,迁徙而来的候鸟可以直接“入住”。

“我们一般把生态鸟巢安置在杆塔横担下方的非带电区域,可后来我们发现,一些鸟类不会选择直接住进生态鸟巢,而是在我们搭建的巢里再筑上一个舒适的巢,这样才会安心休憩。”为了适应这些鸟类的习性,志愿者又在湿地周边4条供电线路上,架设了70余个巢架,为鸟儿提供安全的“筑巢地基”。

“巢架的长宽都在40厘米左右,可以稳稳地固定在电线杆上。”潘小佳说,这个方法很奏效,近几年,鸟儿成群结队选择来这里安家。

现在,志愿者会定期检查人工鸟巢使用效果、排查鸟类活动引发的线路隐患。这时,只见一只鸟儿在空中盘旋几圈后,稳稳落进巢中。潘小佳笑着说:“电力安全和鸟类保护可以兼得。除了保供电,我们也能为守护湿地生态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