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文武兼修传“六合”(非遗正青春)

2025-09-16
来源:沧州日报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六合拳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剑明——

文武兼修传“六合”

本报记者 石敬云

9月14日晚,运河区南湖社区三楼武术馆里灯火通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六合拳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剑明正在这里练拳。“只要不加班,每天晚上我都会来这里练拳,作为六合拳的代表性传承人,我要努力把这一项目传承好弘扬好。”李剑明说。

李剑明1994年出生在著名的武术世家。他的曾祖父李树亭是沧州大六合门第三代传承人,著名六合拳拳师,擅长六合大枪,人称“大枪李”,全国著名武术家王子平曾拜其门下学艺达三年之久。祖父李志云是沧州大六合门第四代传承人,曾任沧州市武术教研室副主任,1983年被评为全国千名优秀辅导员。父亲李俊德是第五代传承人,数十年来积极研习整理六合拳资料,2019年组织成立了沧州市六合拳研究会。

“从记事起,我就跟着父亲在露天场地练武。”李剑明回忆。夜晚的月光下,看着父亲教授徒弟们练武,年幼的他跟着有模有样地比画,只要不下雨下雪,他从不缺席。

“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父亲李俊德的教诲深深烙印在李剑明心中。从弓步、马步、仆步到踢腿、压腿,他在一个个动作的练习中磨炼意志,也找到了乐趣。“虽然有些累,但每次练拳后,和师兄弟们交流切磋的时光,让我感到非常快乐。”

2003年,9岁的李剑明参加了人生的首场武术大赛——全国传统武术交流大赛。走上舞台,李剑明一招一式动作流畅、一气呵成,最终获得优秀奖。此后,他在武术道路上不断精进,也不断取得好成绩:2010年参加第八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获二等奖;2012年,他因成绩突出被沧州市回族文化协会评为“武林新秀”;2017年参加甘肃天水国际武术节获一等奖;2018年参加第十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获优秀奖。

“作为传承人,我不仅要学好六合拳,还要把六合拳发扬光大。”李剑明在练拳过程中非常注重六合拳拳理的研究。“这个招式为什么这么出?那个招式的作用是什么?”从单纯练拳到探究其所以然,因此,他对拳法的理解更加深刻,出拳的力量、速度和准度都更上一层楼。

“武术不仅仅是技艺高超的体育项目,它还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需要我们传承!”李剑明说,“父亲倡导‘谦逊、公平’的武者精神,我协助父亲完成了《六合拳》一书的编辑整理出版工作,我一定文武兼修,将六合拳的魅力展示给更多人,传递给更多人,让传统武术更好地‘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