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肃宁县“我为营商环境作贡献”大讨论活动走访调研阶段结束,各乡镇、各单位纷纷以实际行动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县凝聚起了“我为营商环境作贡献”的强烈共识,用“亲商、暖商”的服务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
优化营商环境 共创美丽肃宁
宋志敏
5月23日,肃宁县“我为营商环境作贡献”大讨论动员会召开,县委书记颜世东、县长黄志民分别发表讲话。其间,颜世东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小故事。某日晨练途经一家酒店门口,遇到两人正在交谈,听口音一位是本地人,另一位是外地人。外地客人说:“你们肃宁的环境还真是不错。”本地人回道:“这还不是我们这最好的地儿呢,我们县可是国家级园林县城呢!”话语里满是自豪,外地客人微笑着频频点头:“确实不错,好地方!”
简单的对话,平实的语言,不知不觉中,这位本地人就对肃宁做了一次完美的推介。至少,在这位外地客人的印象里,肃宁的环境是不错的。相信他在向别人提起肃宁时,也会给出一个很高的分数。
“我为营商环境作贡献”大讨论动员会后的几天里,全县上下已经展开了一场优化营商环境的火热实践。
那么,什么是营商环境?相信大家从上面的小故事中已经得出了答案——人人都是环境,你我就是主角。优化营商环境,已不单单是某些职能部门和领导干部的事,而是我们每个肃宁人的事。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旁观者,我们每个人都是践行者、推动者。
一个好的营商环境就是保障肃宁健康发展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它涵盖了方方面面,比如,基础设施应该是健全完善的,政府应该是阳光透明的,办事效率应该是方便快捷的,自然环境应该是宜居宜业的,社会风气应该是诚信文明的……这些要素和每个肃宁人都有关系,都能成为左右客商投资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不断增强营商环境建设的主人翁意识,自觉承担起营商环境建设的责任和义务,从本职工作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会氛围。
优化营商环境,不是开几个部署会、发几个文件就行,作为推动肃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必当率先垂范,在营商环境建设中勇担当、敢作为。要永葆干事创业的热情,克服“等靠”思想,牢固树立抓不好营商环境就是失职、就是不作为的理念,挑起担子,扑下身子,当好推动项目落地的“服务员”、服务企业的“贴心人”,问企业所盼、群众所望,找到影响营商环境优化的痛点堵点难点,想办法逐一解决。通过示范和表率,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把过硬作风树起来,让干事创业的队伍强起来。
优化营商环境,职能审批部门和窗口单位是重要纽带,一头连着政务服务,一头系着企业群众。因此,要把企业和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受不受益摆在首要位置,多从企业和群众需求出发,少讲怎么不行、多想怎么能行,切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政务服务,打造“肃宁最快、肃宁最优”的营商环境高地。
优化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践行者。在营商环境建设中,不管你是党政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要把自己摆进去,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深植“我就是营商环境”的观念,主动寻找自己工作、生活乃至言行与营商环境的结合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人想营商,事事为招商,努力形成全方位、各领域共同推动营商环境建设的大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今年1月3日召开的县委全会,提出了“三年再造一个新肃宁”的奋斗目标,并确定了具体指标。可以说,好的营商环境才是托起这一目标的底气。
去年以来,肃宁县全力承接雄安企业,目前已就建设雄安新区肃宁协同园区事宜签订协议,并有两家雄安企业完成注册;5月23日,动员会召开当天,北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成功在肃宁注册子公司。可以说,肃宁县优化营商环境的热潮已然兴起,形势一片大好!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一定要趁着现在良好的发展势头增加优势积累,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战役中顺利突围,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三年再造一个新肃宁”奋斗目标再添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