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电煤装卸忙
本报记者 邢 程
10月1日,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一派繁忙景象。高大的装船机轰鸣运转,皮带机将堆场中的煤炭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泊位旁的货船。从早晨8时起,赵倩斌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在调度指挥大厅里专注地查看煤炭装船各项数据。大屏上,货船靠泊信息、煤炭装载实时状态等一目了然。
35岁的赵倩斌是浙江人,2013年来到黄骅港工作,是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指挥中心的一名生产计划员。国庆假期,他与指挥中心的6名同事全天在岗,全力保障所负责的17个煤炭泊位装船作业高效运转。这位“90后”小伙,自2021年能源保供工作启动以来,已连续5年在重大节假日坚守岗位。
“国庆假期正值能源保供关键时期,保证国家能源运输安全高效是我们最重大的任务。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科学调度,确保每一吨电煤都安全、高效、及时地送达下游电厂。“赵倩斌表示,哪怕在节假日期间,身为一名生产计划员,确保装卸作业安全顺畅才是他心头最要紧的事。
这些煤炭来自不远处的堆场,经自动取料机输送至皮带机,再由装船机有序运入船舱。赵倩斌介绍,黄骅港已实现煤炭翻、堆、取、装全流程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作业,大幅提升了常态化保供能力和效率。因此,科学调度与各环节的紧密协调至关重要,生产计划员如同掌控偌大港口的“最强大脑”。
“10分钟后,装船机将调整煤炭装仓位置,继续作业……”指挥中心内,赵倩斌的指令清晰传达,流程有条不紊。他介绍,“目前堆场每小时可输送煤炭2吨以上,像今天这艘最大的货船,装满仅需25小时。”
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黄骅港正加速向智慧化港口转型,持续加强能力建设,提升运营水平与综合竞争力。据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统计,今年1至9月,黄骅港完成煤炭下水量16470万吨,同比增长2.8%。
“2013年我刚到黄骅港时,全年煤炭下水总量仅为1.32亿吨。短短十余年间,已突破2亿吨。”赵倩斌感慨道,“我亲眼见证了黄骅港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扎根黄骅港的决心。能在这里为电煤保供运输出一份力,我感到很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