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导游 精讲沧州
本报记者 孙晓卉
“夜半不知行远近,一船明月过沧州。古老的京杭大运河贯穿沧州全境,也让其成为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悠悠运河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也留下了数不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0月6日下午,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内,沧州市旅游协会导游分会副会长、“精讲沧州”公益导游团导游李成林佩戴便携扩音器,正在为围拢在他四周的游客进行讲解,声音里满是自信与热忱。
今年48岁的李成林,从2000年就开始从事导游工作,至今已有25年。自去年开始,李成林和另外5名导游许亚为、宫瑞梅、代凌波、牟善明、姬磊牵头组成“精讲沧州”公益导游团,利用节假日穿梭在我市各大景区,义务为八方游客提供景区讲解服务。“现在我们团队已经发展到10多个人,为提高讲解质量,闲暇之余大家都会聚在一起,研究探讨讲解内容、讲解形式等。为了增加游客的体验感,我们还商量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才艺表演,为此大伙儿专门跟一些老艺人学习了西河大鼓、快板、京剧等。”李成林说。
精彩的讲解,换来的是游客对沧州的高度称赞。“前不久,我在南川老街做公益讲解时认识了一位来自石家庄的游客。她30年前曾来过沧州,当时她对沧州的印象是‘破旧,就像一个农村县城’。问及现在的变化,她说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沧州真是一座被低估的宝藏城市。我听后心里感到非常自豪。”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成林记忆犹新。
陆陆续续讲解了1个多小时,结束时,游客们自发鼓起掌来。来自北京的游客张先生看着刚拍的讲解视频,感慨道:“本来就是随便逛逛,听李老师一讲,突然就有了‘穿越感’——好像能看见当年商船往来、文人赋诗的样子,这才是真正感受到沧州的文化味儿了!”话音刚落,来自天津游客陈先生补充道:“我走了不少运河城市,李老师的讲解最‘走心’,不是干巴巴念资料,是带着感情讲故事,让咱真的懂了沧州和运河的缘分!”
李成林告诉记者,假期中,团队的成员代凌波、卢丽丽、张红岩、褚丽萍等人也在非遗馆和南川老街进行公益讲解,“我们多讲些细节,多带点感情,游客就多懂一分沧州地域文化,多爱一点儿沧州,这比啥都有意义。”李成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