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大运河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丨沧州非遗“潮”起来

2025-10-09
来源:沧州日报

黄骅麒麟舞在抖音直播间里“燃动”全场,非遗产品“京梳子”借助AI技术走进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孟村八极拳在电子游戏中展现刚劲招式……在沧州,非遗不再受到时空局限,而是通过与数字技术、新兴产业、国际化元素的深度融合,成为可体验、可消费、可传播的活态文化资产——

沧州非遗“潮”起来

本报记者 魏焕光

“京梳子”制作。

黄骅麒麟舞表演。

吴桥杂技道具制作实现产业化发展。

非遗+数字科技:

传统技艺“试水”虚拟世界

五彩麒麟腾挪摇摆,威风八面。日前,渤海新区黄骅市秋季开海仪式上,黄骅同居麒麟高跷会演员们表演的麒麟舞精彩亮相。领队,国家级非遗项目麒麟舞的传承人许永泰,用手机镜头记录下团队的表演并上传至抖音平台。这个团队的麒麟舞表演在抖音账号“同居麒麟高跷会”上收获了1.6万粉丝的关注。

这背后是许永泰和队友们对传统技艺传播方式的大胆创新。他不仅创新设计了更轻便的麒麟扎制方法,用五彩绳替代传统胡须,还通过短视频平台让这项古老技艺走进年轻人的视野。截至目前,该账号已发布370余条视频,成功让黄骅麒麟舞从地方民俗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数字技术的赋能同样体现在“京梳子”的传承创新中。9月26日,在杭州举办的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我市“京梳子”制作技艺传承人董良的作品引发关注。作为非遗项目,“京梳子”制作技艺需要200多道工序,集合了榫卯、镶嵌等多种传统工艺。传承人董良却让这把红木梳子开启了数字化之旅:他大胆借助AI等数字技术,将繁杂的图案数字化,将设计效率提升数倍;他还扫描手绘作品生成教学模型,与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市民只需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欣赏到专属的“京梳子”动画短片。

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让京梳子的生产成本降低近十倍,让京梳子走入了寻常百姓家。“目前,我正配合吴桥杂技节,将顶碗、顶缸等造型图案镶嵌到梳子上。”董良说,带有沧州元素的梳子非常受市场欢迎。

在吴桥,非遗项目吴桥杂技也在数字化赋能中展现出新活力。杂技节目不仅绝活儿多,还将音乐、舞美、声光电技术融入其中,利用多媒体打造的背景大屏,为观众打造出沉浸式的视听空间。杂技文化也在数字化加持下变得“鲜活”。

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期间,吴桥杂技博物馆内,科技的魔力让100多件杂技陶俑“活”了起来。来自海内外的游客,通过AI技术可以将自己“换”进杂技小视频,体验扮演杂技主角的乐趣。

非遗+新兴业态:

开启“实体+互联网”新模式

传统技艺要在当代扎根,必须如老树深植生活土壤。

在运河区,市级非遗项目手工制香传承人董连福,正通过“实体+互联网”的模式,让传统制香技艺走进现代生活。

他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同步推广,线上直播教市民如何识别化工香、掌握搓香技巧,线下积极参加北京茶文化博览会、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活动。其文创产品“一船明月”获得沧州市2023年文创大赛金奖。他手工搓制的倒流香和如梦香,被东方甄选选中并合作。董连福表示,通过跨界融合,传统制香技艺不仅实现了产业化发展,更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了新的落脚点。

在吴桥,杂技节期间的中外杂技竞演、街头杂技狂欢、非遗深度体验,让这场跨越国界的艺术盛宴惊艳了世界。

近年来,吴桥以杂技节为重要依托,逐步构建起集杂技教学、演出、旅游及道具研发生产于一体的杂技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囊括幻乐城、博物馆、剧院、学校、酒店等多业态在内的吴桥杂技主题综合产业园区初步成型;137家演出团体活跃在全国各地;吴桥杂技大世界的精彩节目每天轮番上演,吸引着八方游客;16家合作企业与1000多家旅行社签约……吴桥正在书写从“杂技之乡”到“产业高地”的转型新篇。

非遗+国际化:

跨越山海闯世界

真正的文化自信,是让传统跨越山海进入国际视野。

在孟村回族自治县,1997年出生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孟村八极拳传承人吴昊正忙着与游戏开发团队合作,以武术动作为原型设计新的游戏角色和招式。作为孟村八极拳传承人,他放弃了在大都市发展的机会,回到家乡传承武术。受爷爷——八极拳代表人物吴连枝的影响,吴昊一直致力于推动传统武术的国际化传播。

为了传播八极拳,吴昊的足迹遍布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他在英国留学期间担任八极拳教练,多次受邀出国讲学,还参与录制央视《青年·国风》、中国教育电视台《传承的力量——八极雄风》等专题宣传片。“将八极拳融入短视频、影视作品和电子游戏等现代媒介,是让年轻人了解武术文化的有效途径。”吴昊表示。

日前,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肃宁县市级非遗项目“锦丝绣”刺绣餐垫,成为峰会会务中的亮点,中国传统刺绣文化再次引来赞许。“锦丝绣”老字号“丽绣坊”多次为国事活动打造国礼,为APEC北京峰会、G20杭州峰会等国家重大活动提供礼品、礼服,让锦丝绣技艺享誉全国。

和“锦丝绣”一样,近年来,我市“泊头工艺火柴——龙腾四海”“内画香炉、内画时尚款茶叶罐礼品、内画小夜灯、《红楼梦》内画文创系列”等产品,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气质走向国际,入选“中国好礼”,沧州非遗制造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关注。

沧州非遗正打破行业壁垒,以开放创新的姿态拥抱新时代,探索出一条“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