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蔬菜”何以热销京津
本报记者 杨昊文
国庆中秋假期,青县司马庄现代农业园区内一片热闹景象。不少外地游客提着竹篮穿梭于温室大棚间,采摘拇指黄瓜、迷你菜瓜、口感番茄等特色蔬菜,随后品尝“大司马蔬菜宴”。看着百余种精选叶菜、果菜经过清洗加工,摆成色彩斑斓的美食盛宴,来自北京的王女士感慨:“这里的蔬菜口感新鲜、种类丰富,吃出了大自然的味道!”
这是青县蔬菜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追溯青县蔬菜的发展历程,其“金字招牌”的打造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青县率先号召农民使用有机肥,杜绝农药污染。1998年,青县制定了河北省首个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通过技术指导降低种植成本,让农民尝到了甜头。2000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产量超6亿公斤,一举成为环京津“菜篮子”的“领头雁”。此后,“青县蔬菜”以品质立足,逐渐成为京津市场的标杆。
近年来,青县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地缘优势,抢抓“河北净菜进京”和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建设机遇,坚持做优青县蔬菜品牌,严格按照净菜标准向京津销售蔬菜,不断优化更新种植品种,提升蔬菜在京津市场的占有率,着力打造高品质蔬菜产业。2024年,“青县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发布,全年蔬菜产量达164.5万吨,其中80%销往京津。目前,青县已建成3家“河北净菜”生产示范基地,与20多家大型批发市场及11家连锁超市开展合作,与京东商城、北京村长家社区团购等达成产销协作,“清晨青县棚中菜,中午京津盘中餐”的愿景已成为现实。
“外地游客品尝‘大司马蔬菜宴’后,很多会选择复购。为此,每到节日,我们会精选多种当季蔬菜打包成礼盒,销量十分火爆。”司马庄绿豪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志彬说。目前,合作社种植蔬菜1700亩,蔬菜年销售量100多万公斤,年销售额5600多万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4900余农户从事蔬菜种植。他们通过创新“农旅融合”发展模式,推出蔬菜采摘、农耕体验等特色项目,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
科技赋能是助推青县蔬菜产业发展的秘诀。走进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牡丹甘蓝、孢子甘蓝、黄金飞碟南瓜等千余种特色蔬菜令人眼前一亮。目前,园区已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园区内应用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实现四季供应。数据显示,蔬菜产业占青县农业总产值70%以上,农民收入显著提升,“菜园子”真正变成了“致富园”。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蔬菜育种、高品质瓜类生产等五大板块,优化全产业链布局,提升青县蔬菜品牌溢价能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青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