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乐民”合作社玉米防潮晾晒有妙招
玉米住进“通风房”
本报记者 胡学敏 摄影报道
10月17日,在任丘市乐民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晾晒场,叉车将一个长方体玉米筐放到翻转机上,机器运转,这筐玉米很快被倒入另一个筐中。“刚下过雨,这样倒一下筐,玉米干得更快。”合作社负责人边帅说着,从玉米筐底部抽出一个玉米查看。
任丘市乐民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种植了4000多亩玉米。10月6日之前,合作社就把抢收的玉米争分夺秒地装进了约1000个玉米筐里,没做任何苫盖。
“你看,虽然近期接连阴雨天气,但用这种玉米筐储存,玉米一点儿也没发霉。天气一放晴,翻转几次,七八天就能干个差不多。”边帅介绍,玉米筐装满后,由叉车码放到晾晒场上,隔开3到6米放置,距离地面也有30厘米左右,通风效果非常好,玉米相当于住进了“通风房”。
乐民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晾晒场上,卸粮坑、玉米筐、上料机、移动轨道、玉米筐翻转机、脱粒机和风干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玉米机械化收储系统。这些装置设备的研发者就是边帅。
为了制作尺寸最合适的玉米筐,边帅和同伴反复试验。筐高了不牢靠,矮了装得少,太长通风差。最终,他们将玉米筐尺寸确定为长3.4米、宽1.2米、高1.3米,每个能装约3吨带轴玉米。
“这些玉米筐隔开6米摆放,遇阴雨天翻筐即可,如果没有连阴雨,不需要翻筐也能干。要是场地小,可以隔开3米摆放,中间翻筐即可。”边帅介绍,自然风干不仅节省烘干成本,还能保证玉米品质。
除了保证通风,带轴玉米晾晒还需要特别注意玉米碎粒的处理。在上料机出口加装的一个振动筛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以在带轴玉米入筐的同时,自动分离并收集玉米碎粒。这些玉米碎粒会被单独输送到风干仓,进行风干处理。
边帅研发的这款玉米筐翻转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两项专利,并入围全国粮食储存节约减损“小发明、小创造、小创意”十佳作品。这些玉米筐、玉米翻转机不仅可供合作社自用,还通过网络平台被销往各地,仅今年玉米筐就销售2万套,玉米筐翻转机售出100多套。
天津市旭东种植合作社就是乐民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客户之一,自从购进了玉米筐和玉米翻转机,就淘汰了老式的玉米囤。
旭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许刚介绍,以前玉米收获后,他们要先将玉米摊在地上晾晒四五天,然后再装进玉米囤里储存。这种方式不仅占地面积大,遇到阴雨天,玉米很容易霉变发芽。“朋友在网上看到任丘有这种通风好的玉米筐,还有玉米筐翻转机,并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我一次就买了200个筐。”许刚说,以前的玉米囤遇到问题就得扒开,费时费力。有了玉米筐,玉米收获后可以直接装筐,不仅便于农户观察玉米存储情况,倒筐还方便。
泊头市宇阳家庭农场此前也在乐民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购进了350个玉米筐,合作社负责人韩庆栋说:“今年赶上连续阴雨天,我们的玉米下雨前就收完了,多亏了玉米筐和玉米翻转机,虽然玉米早就装了筐,但都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