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沧州·“十四五”答卷|跨境电商让“沧州制造”实现“品牌出海”

2025-11-08
来源:沧州日报

沧州进出口总额较“十三五”末增长51.3%

跨境电商让“沧州制造”实现“品牌出海”

——大数据里“读”沧州(七)

本报记者   李   倩   本报通讯员   彭媛媛   刘峰培

日前,一辆印着“中国邮政”的货车缓缓驶入北方(沧州)跨境电商物流基地1号库,车厢门打开瞬间,工人们便带着扫码枪围了上来。随着“郑州—黄骅港跨境电商货运快线”开通,这批从河南汇聚而来的服装、壁画、箱包等货物,在黄骅港启程,前往美国洛杉矶港。

走进基地过渡区仓库,叉车声、扫码声交织。沧州投石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经理付树辉正盯着电脑上的货物流转数据,屏幕上,一批发往美国洛杉矶的箱包正完成最后清点。“基地到黄骅港就1公里,货物当天集结、当天装箱,再走合德海运快船,16天就能到洛杉矶。”他指着身后堆积的货物,“现在河南、山东的企业都愿意把货送到这里,物流成本能降15%以上,沧州已成北方跨境电商的‘集货洼地’。”

近年来,我市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将跨境电商作为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平台建设、生态培育和模式创新,推动全市跨境电商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全市跨境电商企业目前已达258家。截至2025年9月,沧州“十四五”期间累计进出口总额突破2243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51.3%,年均增速达10.2%。

这样的活力,源于物流枢纽的硬核支撑。我市锚定“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定位,积极与上海、天津、大连等港口合作,不断发展外贸直航航线以及外贸内支线,努力把黄骅港建设成为跨境电商出海的“桥头堡”:2024年开通至日本、俄罗斯远东等6条外贸航线,其中美西集装箱航线更是我国北方首条快航模式航线;2025年又加密至韩国仁川、日本九州航线,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激增107.6%。北方(沧州)跨境电商物流基地则以“过渡区+核心区+拓展区”三级布局,打造“全球选品、沧州集货、一键出海”的闭环——目前过渡区2.5万平方米仓库满负荷运转,占地1200亩的核心区里,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铁路专用线正加速建设,预计投用后可吸引百余家企业入驻,年处理货物超50万吨。

日前,在沧州中拓冷弯成型设备有限公司展厅,印度客商辛格正围着一台冷弯成型设备仔细查看,手机里还存着美国Z型钢机器“拧麻花”的故障视频。“之前买的设备总出问题,你们的设备不仅能现场看,还能一站式配齐上下游配件,太靠谱了!”当场签下订单后,辛格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这样的场景,得益于泊头、东光、南皮三地400余家冷弯成型机企业组成的产业链集群——从零部件生产到整机组装,客户在这里能实现“一站式采购”,从询盘到交付最快仅需15天。

不止冷弯设备,沧州48个特色产业集群在跨境电商赛道上多点开花,为跨境电商注入“源头活水”:盐山、孟村的中低压管道管件占据六成国内市场,同时远销120余个国家和地区;河间工艺玻璃国内市场份额达70%,通过跨境电商出口至55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超9300万美元;青县化妆刷在国外高档市场占比超80%,年跨境销售额突破10亿元。“产业链协同+跨境电商”模式,让“沧州制造”从“贴牌代工”迈向“品牌出海”。

政策与人才的“双轮驱动”,则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2022年11月中国(沧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后,市商务局便联合海关、税务部门开展各类跨境电商培训,手把手教企业报关规范、出口退税等。在人才培育上,沧州创新“1+1+N”政校企模式,沧州师范学院、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沧州交通学院、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沧州工贸学校6所学校与跨境电商企业签约,将实战课程搬进课堂。沧州师范学院毕业生苏凤薇就是受益者,经过企业实训后,她顺利入职沧州市金波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负责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在校时学的就是亚马逊实操,上班第一天就能上手,一点不慌。”

如今,在沧州这片热土上,跨境电商的故事仍在续写。肃宁县“超级仓”每天处理近2万单跨境包裹,快递费用比周边低8%到20%;孟村饶安龙工场跨境电商园区已引入103家企业,完成外贸出口9300万美元;满仓集团等头部企业正布局“本地仓+黄骅港”出海通道,打造更高效的物流产品……从渤海湾到全球市场,沧州跨境电商正以乘风破浪之势,在国际贸易的“蓝海”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