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新区造出“三首”创新药
——珐博进(中国)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见闻
本报记者 张梓欣 贾世峰 本报通讯员 许丹丹 祖天林
走进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北京药企——珐博进(中国)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只见干净的厂区、高大的厂房,经过两年的建设,这里刚刚投产运营并保持着井然有序。目前,珐博进沧州工厂已经进入正式的商业化生产阶段,已具备年产4000公斤罗莎司他原料的生产能力,是北京工厂的20倍。
据介绍,珐博进项目是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转移到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北京药企。项目一期投资8500万元,占地面积50亩,建设完成年产4000公斤罗沙司他原料药生产线及配套公用工程、仓储、环保、质量控制等设施。企业2018年4月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2019年5月取得药品GMP证书,今年6月即生产出首批商业化罗沙司他原料药并供应珐博进北京工厂用于制剂生产。
货架上一个个蓝色的圆桶装的都是该药品的半成品及原料等。据介绍,珐博进(中国)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罗沙司他胶囊用于治疗肾病贫血症,药物可增强内源性EPO产生和血浆EPO水平,增加骨髓中前红细胞表面EPO受体,直接或通过抑制铁调素间接改善铁的代谢和生物利用度,是肾性贫血治疗新变革的“三首”创新药。
说到这个“三首”,珐博进沧州工厂厂长孙国伟介绍,罗沙司他胶囊是具有“三首”概念的全球创新药。第一是首批,中国是罗沙司他胶囊在全球首先获得批准上市的国家;第二是首创,“罗莎司他”是具有全新作用机理的全球创新药;第三是首次,中国首次成为全球创新药的审批国家。
孙国伟说:“自珐博进沧州工厂入驻以来,得到了沧州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了保姆式的帮扶。特别是在手续报批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很快得以协调解决。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全国首开异地监管先河,为北京药企提供了出路。为承接北京药企签约入驻,沧州渤海新区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我们将用加快发展的步伐作为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