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人有啥不一样
刘焕茹
从我记事起,母亲的小脚不能走远路,只能坐在炕头上做女红。她没有去过一天学堂,斗大的字认识不了几个。母亲常说当年生活的不易,非常羡慕我们姐妹能读书识字。
我的姐姐出生于1942年。等她到了入学年龄,村里已经有了学校,政府鼓励女孩上学受教育。
我父亲当时是村干部,也是解放前入党的老党员。他让姐姐背起书包进了学堂。那时,整个村里乃至整个乡,上学的女孩屈指可数。有人挖苦父亲:闺女长大了,嫁出去是人家的人,上学赔钱,不如在家替大人干活。父亲对此一笑了之。
姐姐师范毕业后,辗转祖国南北,终身致力于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至今,还有学生不远千里来看望她。
我出生于1955年。小学的时候,我的学费很少,而且都是村里给交的。刚开始班上女生也不多,一到放学后,我们就和老师挨门挨户到适龄女生家里作动员。之后,班上女生渐渐多了起来。
后来,我进入师范学校学习。我毕业后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现在已经退休近十年。
我的儿媳妇是80后,她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来考上了大学,又读了研究生。如今,她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才能,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我价值。
我的孙女已经10岁了。他们这一代真的是喝“蜜糖水”长大的,不愁吃不愁穿,想要啥就有啥,想学啥就学啥,真让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