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校园
杨丽萍
“我一定要做一个不寻常的老师!”1987年7月,当我如愿以偿第一次踏进沧州市实验小学的大门时,我就暗暗对自己发誓。
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沧州市实验小学和全国各地的小学一样,条件非常简陋,只有一座破旧的3层小楼。据老教师说,它是前辈们自己搬砖捡瓦建起来的。楼的北侧有4间低矮潮湿的平房,终日见不到阳光。教室里的桌凳大多用了几十年,上面坑坑洼洼,布满了裂缝。
夏天,教室里虽然闷热多蚊,但师生还能忍耐。最难熬的就是冬天了。一进农历十月,我们就开始用塑料布把门窗遮上,再用报纸把上面的缝隙堵严。即使这样,到了农历十一月,每间教室也都冷得如冰窖一般。那时没有暖气,只能用火炉取暖。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盖起了南、北两座教学楼,翻建了西教学楼。
一座座新教学楼拔地而起。老师们也从阴暗的平房搬进了干净明亮的楼房办公。尤其是冬天,全校师生再也不用忍受刺骨的寒冷,再也不用过烟熏火燎的日子了。
最可喜的是电化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1996年,我校被评为沧州市唯一一所电教试点学校。2000年,学校第一次招收了一个多媒体教学班,次年,招收了两个班。老师“教学基本靠吼”的局面走向终结。轻柔的音乐、优美的画面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出现在每一间教室。
2000年,学校新建了计算机室、多功能厅,配备了全套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铺设了校园内部闭路电视系统,建成了校园网,成立了沧州市唯一一家学生电视台。
我也由一名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大队辅导员、副校长。
2011年9月,我竞选成为沧州市实验小学校长。
2017年11月,老校区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全校4000多名师生搬迁至新校区。20多间办公室,室室温暖明亮,洋溢着现代化气息……
一转眼,我已来到实验小学32年,见证了32年来学校点点滴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