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民 奋斗有我
——迎接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向奋战在一线的全体科技工作者致敬!
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激发了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为了纪念这一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国务院2016年11月批准将每年的5月30日定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这一纪念日的诞生,极大地鼓舞着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新征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勇攀高峰。
今年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今年纪念日活动将以“科技为民、奋斗有我”为主题,突出科技工作者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开放合作三个重点,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献上一场节日盛宴。
喜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作为我市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沧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沧州市科协”)已经走过62年风雨历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市科协始终坚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承担着促进科学技术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技术普及推广、促进科技人才成长提高、促进科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等工作职责。发展至今,沧州市科协系统组织健全、队伍壮大,指导管理着33个市级学会、19个县级科协、188个乡镇(街道)科协和20个园区科协、30个企业科协、4个高校科协,团结引领科协会员4万余人。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突然袭来,席卷全世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以举国之力对决重大疫情,共克时艰。市科协坚决服从市委统一指挥、统一协调,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沧州科协”微信公众号每天都推出一批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并通过各种平台不断转发。共推送科普文章80余篇,制作“新冠”科普短片54个。疫情期间,科普e站增加了10个相关频道,累计播出图文资料5328条,挂图78组、热点视频299个,累计播放时长25636小时。灵活利用互联网优势,指导市甲状腺乳腺病学会、市护理学会、市抗癌协会和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等涉医学会开展线上学术交流活动,帮助各县市医疗单位修订制度、规范流程、指导防护等,并开展远程会诊和心理援助服务活动。
在迎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市科协再次向我市广大奋战在科技一线的工作者们致以慰问和敬礼。并颁发给河间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等10个单位“科普事业贡献奖”、沧州广播电视台等10个单位“疫情防控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单位”、夏同义等10名同志“疫情防控科技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王毅等15名同志“优秀科技工作者”、王岐风等15名同志“优秀科普志愿者”荣誉称号,以表彰这些单位和个人在历年来的科学普及、科技创新和今年的疫情防控中的突出表现。
此外,沧州市科协精心筹划推出系列活动。5月30日,市科协将邀请北京中医名家在“沧州市科技工作者之家”开展“关爱健康科学抗疫”公益讲座,并免费为科技工作者开展诊疗活动。与此同时,邀请河北建平律师事务所律师为科技工作者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方便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参加,线下与线上相结合,通过网络视频手段,各县市、乡镇的科技工作者也能与专家零距离交流沟通。沧州市科技工作者之家“公众开放日”这一品牌特色活动,疫情期间暂时关闭,随着复工复产的进行,“公众开放日”将再次启动,不仅面向市区各中小学,还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让更多人来此进行科技体验,感受科技魅力。
“科技为民、奋斗有我”
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
“研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到科技志愿服务中,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倡导科学方法、服务科学决策、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是新时代赋予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与职责。
市科协积极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通过丰富多彩的科学技术教育、传播和普及活动,推动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为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氛围、培植沃土。去年以来,针对广大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防灾减灾、安全生产、节约能源资源等内容,开展公益科普活动110多场次。创办了“沧州科协”微信公众号,建成科普e站381个,播放V视快递99部,重点推广了2个科普APP、6个科普微信公众号。为7个贫困县争取支持资金210万元,培育形成了一批在镇、村区域内有一定规模,贫困村、贫困户看得见、信得着,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产业项目,并入选市“人才兴沧”工程重点人才项目。
今年,市科协继续推进科技志愿服务品牌活动——“智惠行动”,5月组建成立了沧州市科技志愿者支队,成员由各市级学会、驻地高校、驻地企业等单位的科技工作者组成,指导推动各县(市、区)成立科技志愿服务队,并完成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注册工作。
市科技志愿者支队及各县市的科技志愿服务队将主动对接企业、社区、乡村需求,开展科技攻关、智库咨询、科学普及、农技服务等科技志愿服务行动。针对社区和学校,开展防灾减灾、应急避险、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生态保护等科普教育;面向企业和产业园区,则建立企业创新难题需求库,重点服务一批骨干企业、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帮助企业成立企业科协,支持企业建立学会服务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乡村科技人才培训等,推进乡村科普设施融合建设、推进“科技小院”建设等完善科普惠民惠农服务条件,多渠道多方位解决农民对科技应用的需求。
打造“科技快车引擎”
支持创新创业,助力我市经济发展
科技是国之利器,要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科技。
近年来,市科协以组织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引进京津高端人才、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帮扶科技型中小企业、帮建创新创业平台、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组织科技信息技术推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外来高端智力资源与本土科技人员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与我市主导产业密切相关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等为工作重点,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
深入企业开展创新方法体系培训30余场,围绕推广中国科协科技信息资源库系统组织培训指导20余场,推动相关企业形成一批知识产权成果,也极大地提升了全市科技界人士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与国家发改委主办的《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签署全面合作协议,重点开展学术交流、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等相关活动,为我市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助力。配合渤海新区设计完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签署校企合作协议20多项。推动中科院、燕山大学、河北工大、河北科大等院校与我市相关企业达成合作项目10余个。与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等合作,成功申办了10个院士工作站、2个科技专家企业工作站、7个科技专家农村工作站、1个院士专家服务中心、40多个创业就业孵化基地。
今年,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市科协思想库、智囊团参谋助手作用,市科协开展了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研究课题调研工作。面向我市各级科协组织、驻沧高校、科研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推出了3项重点委托课题,以及12项一般课题。市科协将对部分课题进行经费资助。
市科协“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筹集了资金222万元,将重点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等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有突出成就的,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社区,适当给予扶持。
加强阵地建设
让“科技工作者之家”成为精神家园
走进“沧州市科技工作者之家”,一台台科技体验设备吸人眼球,这里是最受全市中小学生喜爱的“科普基地”。历经两年建设的“沧州市科技工作者之家”于2018年9月1日正式启动,位于沧州市北京路文化大厦一楼,共有学术交流厅、科技展示厅、体育健身区和图书阅览室(法律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室)四部分,具备学术交流、成果发布、科技体验、科普展示、图书阅览、政策指导、法律维权、心理咨询、体育健身等服务功能。为更好地开展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广大市民活动,市科协购置了10套高科技体验设备,7套体育健身器材和各类图书4000余册,免费向社会开放。
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服务,沧州市科协开创全省科协系统之先河,与相关社会力量联合,在民政系统注册成立了“沧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该中心以企业化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模式,安排专门工作人员接待科技工作者来电来访,重点围绕科技工作者的实际需求,不定期邀请相关人员和机构组织开展系列服务活动,支持科技工作者和各学会开展研究、交流、讲座,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确保“沧州市科技工作者之家”发挥实际效能。今年4月,市科协组建并启动了科协会员制度,颁发会员证书。与人社局合作,今年计划为科技型企业、农村技术协会等单位和团体内的科技工作者解决职称申报问题。
两年来,“沧州市科技工作者之家”成了我市科技工作者真正的精神家园,市科协筹划组织了科学普及、学术交流、科技体验、高端讲座等各类活动一百多场次,受众达到6000余人次。其中,面向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群众的的免费培训、讲座、咨询服务活动等70余场次,内容涵盖健康养生、家庭教育、科技竞赛、机器人编程、企业发展规划等多个方面,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