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杨金丽)6月2日下午,青县清州镇陈奎庄村82岁老人谭淑贞,将自己刚刚制作好的数十个端午主题的葫芦符和五毒图案的剪纸作品送给大儿媳王军,嘱咐她送给身边的朋友。从结婚至今65年来,老人每年都会制作剪纸,赠送给乡亲们。
老人现场给记者展示制作葫芦符和五毒剪纸的过程。她手持剪刀将一张A4红纸裁成1厘米宽度的长条,用四张纸条分别对折后交叉叠在一起,折折叠叠,做成一个符形,再用红线穿过红符,下面点缀上用红纸剪好的葫芦符以及流苏。“这上面如果再穿上彩珠,会更漂亮。”老人说。然后,老人又拿出一张红纸,开始制作五毒剪纸,一边制作一边说:“这五毒分别是蜈蚣、蛇、蟾蜍、壁虎、蝎子,一个剪纸作品里要包含这五种‘毒物’,然后和刚做好的葫芦符一起挂在门上,老辈人们都说,这样能起到端午辟邪的作用。”
老人说,葫芦符是她从小跟母亲学的,五毒剪纸是她17岁嫁到陈奎庄后,跟大娘婆婆学的。大娘婆婆一辈子没儿没女,手特别巧,看到谭淑贞是个灵巧人,就教给了她,并说,这个样子已经传了100多年,学会后可要继续传下去。从那以后,每逢端午节前,谭淑贞就和大娘婆婆一起制作端午葫芦符和五毒剪纸,赠送给乡亲们。那时,端午节时,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挂他俩做的这两样东西。后来,大娘婆婆去世了,谭淑贞还是继续做、继续送,一晃眼间,她从最初的小媳妇儿,变成了八旬老妪。
老人8岁起学绣花,“炕上一把剪子,地上一把铲子”,做衣服做被、绣台布绣枕头、编席编笆编盖帘,她样样拿得起、做得精。虽然自己一辈子没读过书,却靠着一双巧手,供出了两个大学生。2018年春节前,小儿媳买来剪纸贴在窗户上。她说:“还买什么?我剪的比这好!”从那后,春节前,老人又给家人和乡亲们剪起了窗花。
老人心胸开阔,为人大方,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只要你喜欢我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