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从嫁人那天起,就挑起照顾残疾小叔子的重担;她家中一贫如洗,却毅然接过小叔子的两个女儿并拉扯长大……53年来,她用无私的“母爱”诠释着人间大爱。她就是71岁的丁艳茹,在沧县兴济镇建国街,村民们都习惯称呼她“好妈妈”。
沧县“好妈妈”53年谱写无私大爱
本报记者 李佳芳 尹君伊 本报通讯员 陈四雄
1“再穷再难,爱上一个人不易,我嫁!”
“妈妈,擦擦手!”记者来到丁艳茹家时,她正坐在院子里剪蒜头,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儿正将毛巾递到她手里。小女孩儿和斑斑白发的丁艳茹在一起,怎么看都像是隔辈人,为什么叫她妈妈?
原来,丁艳茹有8个孩子,年纪最小的两个是小叔子黄金树家的。记者见到的小女孩儿叫黄俊恩,9岁,上二年级;她的姐姐黄俊杰,16岁,读初二。
53年前,丁艳茹与丈夫黄金枝因为一个窝头相识。那时,丁艳茹在地里干农活,发现一小伙儿躺在地上,像是饿的。她将窝头抹上平时舍不得吃的红糖,偷偷塞给这个小伙子。从此,两人暗生情愫,心慢慢贴近。
丁艳茹和黄金枝相爱时就知道,黄金枝的母亲精神有问题,父亲长期在外拉船,弟弟黄金树腿部残疾。“当时好多人劝我别这么傻,说这家人负担太重,可是俺娘从小就说,找对象不怕穷,但一定要对我好。爱上一个人不易,再穷再难我也嫁!”就这样,丁艳茹嫁给了黄金枝。从进门那天起,丁艳茹就肩负起了照顾黄金树的重担,为小叔子洗衣、做饭,还四处张罗帮他寻找力所能及的工作。“他只能靠拐杖走路,干不了农活,也没啥经济来源,所以只要有我一口吃的,我就不会让家人挨饿。”
在丁艳茹看来,家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也是家人栖息的港湾。虽然残酷的现实让她每天为生计操劳,但她相信家人在,家就在。
2 “再苦再累,你们是我的孩儿,我疼!”
黄俊杰、黄俊恩两姐妹从呱呱坠地起,就一直跟着丁艳茹生活。“她们的妈妈有精神疾病,很多年前已经去世,爸爸行动不便,现在村里帮忙看机井,我不能看着两个孩子没人照顾。再苦再累,我也要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疼。”
那时,家境虽不好,但丁艳茹总是想尽办法让两个孩子吃好。喝不起奶粉,她就用2勺豆奶兑入1勺奶粉,喂给她们喝。她摸索出水果摊的规律,每到傍晚就去低价“包圆儿”,只为让姐妹俩吃到水果。
丁艳茹将姐妹俩视如己出,有一次,黄俊恩不小心吞进一枚棋子,紧闭双眼,上不来气。丁艳茹赶紧抱着俊恩,在104国道上拦车,司机要她100元,她斩钉截铁:“只要快点到医院,多少钱都行!”赶到医院,经医生抢救,孩子脱离危险,丁艳茹破涕为笑。
丁艳茹对姐妹俩的学业格外关注,她总是叮嘱孩子们回家必须先写作业。有时她还看着姐妹俩写作业。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的她“研究”起课本来,恨不得把每段话、每个公式都弄个明白。
为了陪伴黄俊杰姐妹俩,丁艳茹没有时间照看孙子,对亲生儿女更满是亏欠。她常跟自己的孩子们说:“她俩年纪小,身世可怜,你们也要多帮着妈妈照顾她们。”
3 “以后出息了,先给帮咱的人买点东西,这是妈妈的心愿!”
除了根植于内心的善良,社会爱心人士给予的帮助,也给了丁艳茹坚持到底的勇气和力量。
王胜誉多年来坚持资助黄俊杰。他是张家口人,2012年,从沧州博爱人生爱心社了解到丁艳茹家的情况,当即决定,每月资助黄俊杰100元。黄俊杰上初中后,他将生活费提升至每月200元,至今从未间断。
每年暑假,王胜誉都要邀请黄俊杰到他北京的家作客。他们一起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去北海公园寻找美丽的白塔,到海洋馆观赏动物表演,到儿童游乐园骑旋转木马……黄俊杰主动称呼王胜誉干爸,经常给干爸写信,告诉她自己生活的点滴,王胜誉按时回信,指点她、鼓励她。
丁艳茹教育姐妹俩:“谁的钱来得都不易,好心人帮助我们,你们以后上班了,挣得第一份钱一定要先给恩人们买东西,这是妈妈的心愿!”妹妹黄俊恩的名字,正是寓意要懂得感恩。
丁艳茹常说:“人世间走一遭,我们都在修行,不论生活如何艰难,我们都应为爱坚守,把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