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群众的那片“清凉”

2020-07-01
来源:沧州日报

提示:盛夏来临,激增的用电需求考验着一个城市的用电服务。记者日前从国网沧州供电公司获悉,根据前一年的用电情况,他们今年开展了“电网补强”工程,并且全部工程实现了提前竣工,为我市城市发展、群众幸福生活增添了新助力。   

为了群众的那片“清凉”   

——沧州2020年“电网补强”工程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鲁萍 本报通讯员 王蒙 陶然  

疫情下,投资超10亿元的“电网补强”工程提前竣工  

“电网补强”工程,在电力行业内被称为“630工程”。“630”代表的意思是所有工程必须在6月30日前全部完工并投用,因为7月份是全年的用电高峰。今年,我市克服疫情造成的种种困难,于6月19日前完成了全部建设工程。  

2月23日,鲜红的党旗在110千伏军马站主变扩建工程施工现场迎风飞扬。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全市首个复工电网建设项目。党员干部自发组成了“党员突击队”,冲在一线,确保工程第一时间启动。  

河间市35千伏时村变电站增容工程,在疫情停工期间,工程负责人提前对中标物资生产情况进行梳理,逐一和厂家进行沟通,确保物资能够按时到位。为了减少停电影响,沧州供电公司积极协调各部门开展零点作业。40多名工人连续奋战,终于在5月19日完成主变压器更换,并进行站内新设备各项调试,这将极大缓解河间东部和开发区用电紧张状况。  

在“电网补强”工程中,按照规模不同分为35千伏及以上的线路、变压器新建及改造工程和10千伏以下线路、变压器新建及改造工程,后者还称为“强网护航”工程。我市今年超10亿元的“电网补强”工程中,“强网护航”工程共计7.3亿元,涉及137个项目,重点解决低压村、网架完善工程、电力市场拓展问题。  

疫情期间,负责“强网护航”工程的沧州供电公司运检部配网办的刘明辉,带领着一支无法回沧州市区工作的年轻团队,利用腾讯会议、多人视频等软件沟通工作,保障工程前期工作推进。同时使用配网智慧检查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可直接查看施工现场推进工作情况,保证了工程进度。  

供电能力新增6亿千瓦、增加容量696.85兆伏安,确保平稳度夏  

“军马站110千伏2号主变扩建工程投运后,大大提高了园区的用电能力,为园区开展招商奠定了基础。”沧东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建设至今已有10余年的时间,园内企业约500家,用电负荷压力越来越大。新电网工程的投用,为园区将来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军马站110千伏2号主变扩建工程辐射李天木和风化店两个乡镇14个村,为周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今年,我市35千伏及以上的线路、变压器新建及改造工程共计15个,涉及泊头西、任丘西环、青县城东等地,总投资2.78亿元,建设线路总长度43.63千米,增加容量696.85兆伏,这些工程将有效改善当地用电紧张情况,满足不断增加的负荷需求。10千伏及以下电网投资7.33亿元,包括15个县(市、区)、125个村庄、11.93万户高低压电网改造,故障数预计降低85.7%。围绕162个城郊村或产业聚集村,设施电力市场拓展工程,打通用电“最后一公里”,供电能力新增6亿千瓦。  

无感式停电背后的惊心动魄  

“上学的时候,天气越热电压越低的情况时常发生,现在很少出现了。”“80后”市民张晓晨说,现在停电的时候很少了。这样的感受被称作无感式停电。顾名思义,就是无非必要不能停电,如果停电,要尽量不影响人民群众生活。  

然而,沧州夏季高峰电网负荷屡创新高,2019年突破了600万千瓦。面对激增的用电需求和群众无感式停电的服务追求,沧州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承担着巨大压力。  “电是随发随用,不能储存,为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需要精准研判电网负荷的增长趋势。”沧州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党支部书记任冬说。要尽早作出准确预判,让工程提前一到两周投产,是应对夏季用电高峰的关键。  

据任冬介绍,用电高峰有些在意料之中,比如夏季居民用电。但有些却在意料之外。“今年新建的任丘西环110k V输变电工程,就是为了应对雄安新区产业转移。一些政策的改变,我们预估不到,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早采取行动,确保用电需求。”任冬说。  

用电高峰前,如果工程不能顺利投产,将严重影响老百姓的用电需要。为此,调控中心所有的党员冲在前、挑重担,克服工作量大、工期紧的困难,主动放弃休假,保障一项项“电网补强”工程顺利投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调控中心首创开发移动式模拟主站技术,将过去两周才能完成的工作缩短为一天,大大提升了电网建设的速度。创新开发的自动巡检技术,将设备巡视模式由人工改为自动,巡视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5分钟,有效提升了设备异常发现及时处置效率。一项项创新的科技成果,确保了城市的用电安全,为炎炎夏日的狮城带来了一片“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