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20多年 终于安了家

2020-07-02
来源:沧州日报

流浪20多年 终于安了家   

——盐山“流浪汉”孙井瑞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孙健 本报通讯员 石磊  

眼下是玉米田间管理的重要时节,盐山县小庄乡何堤口村的建档立卡脱贫户孙井瑞,正忙着管理自家4亩玉米地。“以前是懒懒散散,觉得有口饭吃就行,现在不一样了,驻村工作队帮俺结束了流浪的日子,还在村里给俺重新安了家,俺一定要争气,把日子过好。”  

今年43岁的孙井瑞,年幼时父母相继去世,14岁便开始了流浪生活。汽车站的过道里、火车站旁边的天桥下、公共汽车站的候车亭下、下水道的涵洞管内……这些地方都是他曾经待过的“家”。20多年的流浪生活,让孙井瑞性格变得十分孤僻,很少与人沟通,偶尔回村也只是待在自己的破房里,整天无所事事。  

2016年,盐山县国土局派驻工作队来到何堤口村后,恰巧孙井瑞再次回村,工作队员们看在眼里,把他的脱贫问题当成了全村脱贫最难啃的“硬骨头”。  

刚开始,驻村工作队先是租房帮孙井瑞解决住宿问题,并多方协调,给他寻找门卫等工作岗位。可懒散惯了的孙井瑞并不领情,驻村工作队苦口婆心地劝说并没有让他回心转意,甚至在签订产业扶贫入股分红协议时还有抵触情绪,怕驻村工作队员们欺骗他。  

“扶贫先扶志,思想观念不改变,穷根就很难拔掉。”驻何堤口村第一书记袁国兴和孙井瑞是同龄人,只要有时间就会主动跟孙井瑞拉家常,尝试打开他那颗孤僻的心。在经历多次谈心、激烈争吵甚至发脾气后,孙井瑞那颗低落、冰冷的心渐渐回暖,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去年,驻村工作队顺势而为,和村“两委”班子一起从孙井瑞“安家”问题着手,积极跑办危房改造款,为孙井瑞选定宅基地、办理宅基证。“看着新房子一天天垒起来,自己终于有了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孙井瑞的眼角湿润了。接下来一段时间,不光帮他忙着收拾新家,驻村工作队员们还帮着配齐了桌椅板凳和生活用品,尤其是新做的厚棉被,让孙井瑞感到了久违的温暖。  

从那以后,孙井瑞敞开了心怀,也有了致富的动力。“田间管理,驻村队员们始终没把俺落下,给俺买了复合肥、安装了水泵,让俺这几亩地有了稳定的收益。还在村里给俺安排了公益性岗位,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有滋味了。”孙井瑞说,现在他担任村里的防火员,每天分几个时间段,到村庄周边和田间地头进行巡逻,发现着火点或者其他安全隐患及时制止消除,并和村干部汇报。“虽然辛苦一点,可是俺感觉自己又实现了价值。”  

临走时,孙井瑞忙不迭地向记者展示他新买的智能手机:“通过手机能了解外面的世界,也能了解市场信息和致富信息,俺相信,俺这小日子准能更上一层楼。”  

像孙井瑞这样的脱贫群众在盐山并不少见。据了解,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盐山县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促脱贫、防返贫、防致贫,坚持用足绣花功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3923户、7241人,已有3883户、7137人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