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种的西红柿“喝”着牛奶长大

2018-07-04
来源:沧州晚报

  在泊头市营子镇袁村农户王艳霞的园农果蔬基地里,枝繁叶茂的西红柿藤在大棚里缠绕。与别人家的西红柿不同,这里的西红柿是“喝”牛奶长起来的。王艳霞说:“‘喝’过牛奶的西红柿,不管从外观还是口感上,都是棒棒哒。”

她种的西红柿“喝”着牛奶长大

本报记者 迟琳

  再过一段时间,王艳霞用牛奶种植的西红柿就要过季了,客户们纷纷在朋友圈给她留言:“给我寄十斤过来”“这么快就‘下架’了,真希望啥时想吃啥时有”……
  用牛奶培育的西红柿,是王艳霞基地里的明星产品,虽然售价比普通西红柿要高出几倍,但非常受欢迎。北京的一位客户从去年开始就预定这里的西红柿:“基地的西红柿不打药,不施化肥,自然长成,吃起来还有一股淡淡的奶香。”

  种植果蔬有特色 让西红柿“喝”上牛奶
  “80后”王艳霞喜欢种地,2013年在村里流转了100亩土地,她和爱人搞起了大棚种植,尤其对新型种植方式感兴趣。
  王艳霞说,上大学学的是环境工程,但总是到生物工程专业那去蹭课,因此有了些栽培理论基础。而她通过牛奶培育西红柿则源于一则新闻。“当时看新闻报道,2008年奥运会期间,运动员们食用的草莓,都是‘喝’牛奶、‘听’音乐长大的,我觉得新鲜,就上网检索了这方面的栽培资料,发现以色列也是这么种植的,而且技术相当成熟。”王艳霞说,这和她打造“特色果蔬”理念不谋而合,而且当时泊头并没有做这种尝试的人,如果成功了,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商机。2014年,她在一亩地里做起了实验。
  王艳霞先了解了土地的土壤特性,得知这里的土壤保湿度高,适宜种植西红柿后,又开始联系奶品经销商购进奶源。当时,泊头市工商联聘请了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进村助农。王艳霞喜出望外,专门邀请专家下田地、进大棚做技术指导。在掌握了一系列翻土、浇灌、栽培技术后,王艳霞成功用牛奶培育出了西红柿。如今,这种西红柿种植面积达到30亩,每年的收益也比普通西红柿翻了两番。
  营养高产量大 “喝”了牛奶不一样
  在王艳霞的基地大棚,一排排一人多高的番茄架上,成串发红的小果实长势喜人。“这就是‘喝’牛奶长大的西红柿。”王艳霞摘下一个西红柿掰开说,“瞧,这可是沙瓤的,市场上不多见啊!”
  记者注意到,王艳霞用牛奶培育的西红柿有两个品种,分别是普通大个西红柿,还有紫红色的小西红柿。与市面销售的普通西红柿相比,这里的西红柿红润的外表上沙星点点,更加饱满有光泽。记者摘下一品尝,粉嫩的沙瓤里汁水满溢,而且有香甜的口感,酸味很小。王艳霞告诉记者,西红柿自打“喝”上牛奶后,不仅枝干根茎粗状许多,叶子厚了几层,果实中的含糖量也提高了。“两株西红柿秧子同样定植、同样水肥,其中一株浇灌牛奶。定期邀请专家测试果实成分会发现,牛奶浇灌的西红柿营养成分比普通西红柿高,其中含糖量能高出一倍。”王艳霞说道。
  “普通方式种植的西红柿,后期养分补给会出现不足,果实的质量也会下降,有的甚至出现根茎萎缩,亩产也就七千斤左右,”王艳霞解释说,但牛奶浇灌的西红柿避免了这些情况,果实质量一直呈现最佳状态,亩产能够达到九千斤。

  发酵牛奶变废为宝 半年就要用掉两吨
  那么,西红柿什么时候开始“喝”牛奶呢?能“喝”多少呢?王艳霞说,它和人讲究膳食结构营养一样,是一门学问。
  “西红柿从苗期开始‘进补’牛奶,但每个阶段的浇灌比例不同,”王艳霞告诉记者,西红柿的成长期为5个月,分别是苗期、花期和果期三个阶段。苗期时土壤养分充足,根茎吸收好,牛奶浇灌就少;到了花期,土壤营养渐渐消耗,同时果实所需营养加强,牛奶的需求量也就开始增多。“苗期每亩如果需要20斤牛奶,那么到了花期就得40斤以上牛奶供应。”王艳霞指着一片片的西红柿说,“这么能‘吃’的‘家伙’,半年就要‘喝’掉两吨牛奶。”
  西红柿虽然能“喝”,但怎么“喝”也十分讲究。“配方和比例都得严格控制。首先要将牛奶发酵处理,或者选用发酵过的牛奶,用水稀释进行一定配比,然后再对蔬菜瓜果进行施用。”王艳霞进一步解释道,最适宜发酵的牛奶,基本上都是临近过期的牛奶。“普通牛奶的营养元素可以被人体吸收,却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发酵后的牛奶可以被果蔬吸收,还可以起到肥料的作用,长期使用还能改良土地。”
  王艳霞说,西红柿生长到了中后期,需要大量微量元素,像钙、铁、锌等,而发酵后的牛奶富含这些元素。“作物吸收后整个植株抗病能力得到加强,不用打其他杀虫剂,长出来的西红柿不但色泽艳丽,口感还好。”

  每斤售价5元 每天迎来千斤订单
  给西红柿“喝”牛奶是王艳霞搞特色种植的第一次尝试,最初很多农户认为卖不出价钱。“用牛奶种植西红柿的成本要比普通种植高15%。”但王艳霞以5元一斤的价格推向市场后,因口感好、外观靓,销路一直不错。
  “我通过采摘、电商、微商平台销售,很多顾客都是五公斤起订。”王艳霞说,产品甚至还受到一些外地大型超市的青睐,很多业务人员专门前来洽谈合作。如今,她的客户遍布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上海多地,订单量也达到了每天千斤。为了让客户吃到新鲜的西红柿,她还在产品包装和售后上做足了工作:西红柿都‘穿’上了保鲜袋,每箱里还加装了气柱,防止破损。客户收到产品后,还会进行问卷调查,及时掌握果蔬质量反馈。
  对于基地今后的定位,王艳霞有着清晰的规划,“我们基地主要打造精品果蔬,针对高端人群。”王艳霞说,为了迎合当今人们的消费习惯,她会选择“新零售”模式,追求产地和客户的直接对接。同时,进一步丰富园区经营范围,打造特色生态园、农家乐,并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推广给更多的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