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崇真宫石碑讲述怎样运河故事

2020-08-07
来源:沧州日报

    明代崇真宫石碑讲述怎样运河故事   

本报记者 杨金丽  

最近,一场大雨冲出沧县兴济崇真宫碑首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这块大运河边出土的碑首,与大运河有什么关联?它讲述了怎样的运河故事?对大运河文化建设有何现实意义?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相隔7年崇真宫石碑露出完整面目  

崇真宫的建造,在500多年前肯定是一件盛事。  

那是明弘治十一年四月十二,京杭大运河边正是柳绿花红的时节。司礼太监李荣、内宫监太监李兴会同河间府知府高铨来到兴济,督工敕建崇真宫。码头上,来自北京房山的汉白玉石材、来自河南汤阴的青砖,以及其他地方的木料等,船载水运而来。因为是皇帝下诏敕建、国库斥款、皇后又捐资相助,所以,建筑工程非常浩大,各地能工巧匠汇聚于此。  

工程历时近4年,到弘治十五年二月二十六才竣工。崇真宫分前、中、后三大殿,《兴济县志书》称它“规模宏丽,冠绝一时”。这座皇帝为皇后在家乡修建的崇真宫,从此成为运河岸边一座富有皇家气派的辉煌建筑。只是,伴随着政治风云,不久,它就渐渐湮灭在历史的烟云之中。等到清康熙八年,张娘娘弟弟的后裔重返兴济,崇真宫已经破败了。  

复原以上历史场景,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全部来自史料及出土文物。汉白玉石材来自北京房山之说,是我市文物专家郑志利根据出土的石碑推断而来。河南汤阴的青砖,有实物为证——兴济乡土文化民间研究者李宝珺收藏有此物。兴济街上的老人们讲述,兴济的码头曾经很大,从现在的兴济镇小学一直向南直到小吃步行街口,绵延千余米。  

这一场景能够再现,得益于一块石碑的出土。有意思的是,相隔7年,这块石碑才展露出完整的面目。  

2013年8月25日,兴济镇建国街村工人在修筑公路时,偶然发掘出刻有“中宫”“崇真宫”等字样的石碑断碑。2020年7月31日,一场大雨冲出了龙纹碑首。经文物专家郑志利鉴定,这两块碑本是一块,它就是明代弘治皇帝为皇后张氏修建崇真宫时所立石碑,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一幅图卷侧面印证崇真宫敕建原因  

皇帝深爱皇后,为了这份爱,一生只娶了她一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痴情帝王。他们俩的故事和大运河丝丝相连。  

故事,可以从那个至今流传在运河两岸的传说开始——  

兴济张家有个女孩儿,小时又秃又丑。明朝时皇家民间选秀,遍寻皇太子梦中“骑龙抱凤”的女孩儿而不得。选到兴济时,发现有一个丑女孩儿抱着花冠大公鸡骑在墙头上玩耍,正应了太子的梦境。选秀官员急忙抓住女孩儿,用运河水梳洗打扮了一番,竟然脱胎换骨,宛如仙女下凡,于是女孩儿进宫当了娘娘。  

这个传说,随着运河水一路北上南下,“骑龙抱凤”的张娘娘,反倒胜过历史中真实的张皇后,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  

沿着运河走进兴济镇,镇上有家照相馆,走进里间屋,一幅画像挂在正面墙上。画像正是张皇后。照相馆主人张财源,是张皇后弟弟的后裔。这张画像是他从家谱中影印下来,由当地农民画家陈金生所画。兴济博物馆内所塑的张皇后雕像,也是根据这幅画像雕塑而成。  

张皇后的另一画像,藏于美国圣迭戈艺术博物馆内。这幅画名为《张皇后箓牒图卷》,记录的是张皇后参加授箓,成为道教上仙玄君。这是明弘治六年的彩绘,画卷人物众多,非常精美,张皇后形象饱满生动。张皇后信奉道教,崇真宫是道教宫观,这幅画像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为什么弘治帝要为皇后在家乡兴建崇真宫。  

运河文化需要保护、发现、传承和利用  

兴济人把崇真宫称为娘娘宫。从崇真宫旧址向西行大约100米,就到了大运河边。张财源指着这一段的运河说:“这就是龙窝。当年弘治皇帝曾题匾‘龙窝’二字。”  

兴济镇副镇长王文玲介绍,龙纹碑首串联起兴济镇的运河文化、古镇文化、漕运文化、皇家文化,勾起了人们的大运河记忆。张娘娘骑龙抱凤、龙窝等这些散落在运河岸边的民间故事,被重新激活,很多人又开始向孩子们讲起这些故事和传说。新出土的龙纹碑首与“乾宁八景”、龙窝、乾宁驿、古渡码头、娘娘河等遗迹、遗存,相距不远,与建成的“乾宁八景”“兴济古镇”铜制浮雕,以及“骑龙抱凤”墙等,也近在咫尺,更加增添了这座运河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  

大雨冲出龙纹碑首的新闻通过《沧州日报》的报道,很快在社会上传播。这几天,兴济博物馆忽然热闹起来,原来,人们听说此事后,纷纷慕名前来观看石碑。一字排开的五通石碑大多已漫漶不清,阳光照耀下,闪现着历史和岁月的特有光泽。“除了有一通石碑因风化看不清字迹无法辨认年代外,其他四通碑都是明代皇帝所立,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馆长顾维新说。  

这些石碑的搜集,得益于张财源。原本这些石碑散落于兴济镇各处,有的成了街上的铺路石条,有的沉埋在运河岸边。张财源立志梳理家族历史和兴济文化,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这些石碑。碑上的篆书大字“御赐祭文谕”“敕谕”等格外醒目,盘龙花样的雕工都非常精美,流露着皇族的贵气。  

我市文化学者李忠智说,张娘娘的故事和传说,与大运河密切相关。开发大运河文化,不断有新发现,龙纹碑首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发现。我们应该新建或复建运河景观,唤醒沉睡的大运河,促进文化觉醒,增强文化自信。  

李宝珺拿出珍藏的明代青砖给人们看。很多老百姓都说,崇真宫旧址就在古香古色的兴济小吃街上,如果能复建崇真宫,该多好!  

王文玲说,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做活历史文化要素,是兴济镇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借由2019年沧州市旅发大会的东风,兴济镇积极抢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的契机,以千年运河为主题,立足兴济人文历史底蕴,投资建设了以运河小吃街、乾宁运河文化公园为核心的兴济运河美食小镇,实现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龙纹碑首的出土,将会为兴济镇文旅融合发展再添文化魅力,兴济将深入挖掘文化要素,提升兴济文化小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