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大家猜猜,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借何物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呢?或许你已经想到了,它是人们夏季常见的小动物——蝉。蝉在古代可不是简单的存在,它是重生、高洁的象征,保有神秘高级感,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赞美。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蝉的生活特性,它生于土中,蜕于污秽,可羽化飞升。因此古人用玉雕刻成蝉,寄希望于死者依靠蝉的力量,可以死后重生。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随葬玉蝉的习俗。玉蝉作为葬玉使用,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做“握蝉”,代表财富,将蝉握在死者的手中,表示逝者不会空手而去,到了“阴间”仍然掌握财富;另外一种就是“含蝉”,将它放于逝者的口中,则是认为蝉有蜕变的能力,希望逝者的灵魂借蝉变得超脱往生。
除了作为葬玉外,“蝉”这一形象也被广泛用于生活中。沧州博物馆展示了一件精美的青玉蝉配饰。外形尖嘴、尖尾、尖双翼、眼大微凸、体薄片状、中间带有穿孔,是典型的商代玉蝉造型。商代玉蝉以佩饰为主,且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含义。比如玉蝉佩于身上表示高洁,佩戴在腰间喻指腰缠万贯,而将它佩戴于胸前则取一鸣惊人之意。商代中晚期的玉器艺术具有象征性、装饰性的特点,蝉的特性被引申为信仰、文化,饱含有很多美好的寓意。博物馆这件商代青玉蝉,造型古朴,雕刻简洁生动,体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是一件难得的玉蝉珍品!
刘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