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木雕,展示着中国姓氏的由来;观览古代兵器,领略春秋战车、诸葛连弩的古代智慧……走进位于东光县南霞口镇吴振刚村的东吴文创园—
领略远去的“刀光剑影”
本报记者 祁洁
本报通讯员 孙树伟 彭欣宇 摄影 陈雷
桃子下了树,叶子落光了,冬日的东吴文创园,虽少了些“桃源”的意境,却依然难抵人们前来参观体验的热情。
2015年,吴景刚将多年来复原的古代兵器搬进自家桃园,供人们体验。“老祖宗的智慧遗留,不能丢了!”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平日,大人总抱怨孩子恋着玩手机不爱学习,到了这儿,再给他们手机,他们也顾不上玩喽。”吴景刚话音刚落,几辆小车停在门口,又有几个家长带着孩子过来。
“这儿有啥好玩的?”一下车,有个男孩满脸不情愿。“快过来找找,你的姓氏有什么起源?”听到前头的小朋友大声招呼,他拔腿跑了过去。“尹氏起源,出自少昊的后代,以邑为姓……”在父母的帮助下,小家伙一字一字地念着。“谁的姓氏还没看到,咱们一块儿找。”男孩一下来了兴致。
藤蔓干枯,叶子稀疏,葡萄长廊没有了“绿丝带”的环绕,反而让两侧木柱上雕刻的字迹更易辨认。“吴、梁、孙……”孩子们一边念着柱子上的姓氏,一边向前走。
“看,这有辆古代‘战车’。”一声喊叫将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趁孩子们停下步子端详“古董”之余,吴景刚终于追上了他们。
“孩子们,这叫‘指南车’,古时候行军遇到大雾迷路,就靠它指示方向。看,最上面的木人手指的方向,指示的就是特定方向,这就是古代的导航。”“那时候就有导航,古人太聪明了。”听着他的介绍,孩子们不住地感慨。
一转身,他们又发现了更好玩的——“益智游戏十八关”。“不就是几块积木吗,拼起来不难。”看着容易,真动手拼起来,却没那么简单。“把桌上6块颜色相同串起来的球体,搭建成一个金字塔。”读了几遍游戏说明,你这样摆,他又试着那样摆,三四个孩子在那儿研究了半天,才摆好了。
“八仙过海”“伤脑筋十三块”……别看就是几块简单木块,可一关比一关难。孩子们摆完这个,又摆那个,越玩越上瘾。“别总说孩子不聪明,古人玩的益智游戏,孩子们都能研究透,哪个都不笨。”当着当着导游,吴景刚又给大人们上起课来。
“再往前,大家可以体验射击了。” 男孩子们一听这个,高兴坏了。“铡刀也能射击?”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把吴景刚逗笑了,“这叫诸葛连弩,古时候抵御敌人用它来射击,这就是古代的机关枪。”说着,他一边示范,一边给孩子们介绍动作要领,推动杠杆,弓弦随之移动直至发射槽中,手握住杠杆往回收,杠杆与发射槽内弓弦接触,箭随之射出……虽然完全按照要领操作,可怎么也射不到靶子上,急得孩子们直跺脚。
“大量敌军袭来,要想短时间击退他们,必须提高射击速度,不用在意中没中靶子,击点越密集越能击败敌军。”吴景刚这一解释,孩子们耐下心来。
障碍长廊、滑索、攀爬架、滚木桶、走钢丝……样样充满挑战,“平日摔个跟头都抹眼泪,在这摔了好几回,爬起来接着往前冲。”家长欣喜地发现了孩子勇敢的一面。
虽不是赏花期,吴景刚仍邀请大家登上桃花台看看。站在高处环顾四周,光秃秃的桃林,没有花叶点缀,更简洁、清晰。“这片桃园,讲述着‘桃园三结义’的义薄云天;百家姓木雕,传授中国姓氏的由来;一台台复原的古代兵器,让人穿越历史长河,置身于古战场……”听着吴景刚的讲解,仿佛穿越到遥远的过去。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人们在娱乐体验的同时,倍加珍惜当今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