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就在家门口
本报评论员 赵晓煜
为深入推进城市生态建设,沧州市城管局因地制宜,将主城区主干道附近、人口密集区的边角地及现有绿地进行改选提升,建成了14个大小不等的“口袋公园”。市民可以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据12月25日《沧州晚报》3版)
多一份绿,多一份好心情。
最近,不少市民发现,离家不远的街边、角落多了一个个小公园。错落有致的绿植、美观实用的设计,使得“口袋公园”备受市民青睐,“口袋公园”也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打卡点”。
“口袋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像口袋一样小巧精致、用处很大的公园。它与绿地结合,利用城市零星开放的空间“见缝插绿”,具有选址灵活、充分利用零碎空间的特点。
对于高楼云集的城市而言,“口袋公园”犹如沙漠中的绿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环境,增加了城市的绿化率,让市民拥有了更多的活动空间。
“口袋公园”的实用性很强。在一定程度上,它体现了人们亲近绿地的需求。
这一个个建在市民家门口的袖珍公园,满足了人们健身、休闲等多种需求,为人们提供了公共交往的社会空间,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满足了人们内心的精神需求。
“口袋公园”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让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
从另一个层面上说,让“口袋公园”里的绿地发挥出“被使用”的功能,而不仅仅只是“纯观赏”的作用,有关部门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比如,尽可能多地布置活动场所,吸引人们走进绿地,走进“口袋公园”。健身器材、夜景照明等配套措施,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口袋公园”的建造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它体现了城市治理水平和城市建设水平,也体现了城市管理者观念的转变。“口袋公园”通过“点”的方式对城市进行点缀,虽然只占据了城市中很小的一部分空间,但却可以将城市的面貌充分地体现出来。
相关部门只需对城市中散落的小型空间进行合理地利用,就能达到改善居住环境的目的。相关部门不用把目光局限于大型的景观与活动空间,也能达到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目的
从这一点上说,“口袋公园”的建造注定会成为一项深受市民好评的幸福工程。
毋庸置疑,我们的城市正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宜居。漫步狮城街头,我们在不经意间转过街角,便会与一个个“口袋公园”不期而遇。
躲避城市的喧嚣,寻找生活的诗意,何必要去远方。转角遇到美,就在家门口。
期待更多的“口袋公园”惊艳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