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岭高射炮手还是驾驶员

2021-01-26
来源:沧州日报

刘振岭高射炮手还是驾驶员

本报记者 寇洪莹

92岁的刘振岭,是黄骅市官庄乡葛沽塘村人。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硬朗,生活规律,经常骑车出门遛弯儿,和一些老人围坐一起,谈谈当前国家形势,聊聊往昔峥嵘岁月,快乐不已。在人们眼中,刘振岭是一个拥有光环的人物,他上过战场,历经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他会开车,当过高射炮手,是烽火岁月里鲜有的驾驶员。

1948年,20岁的刘振岭参军入伍,成为华北军区第七纵队的一员,短暂训练后即奔赴战场。刘振岭回忆,解放天津的那场战役打得尤为激烈,刘振岭所在的一个连队,只有他和连长两个人活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他在部队学习了汽车驾驶技术。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又被安排到特种兵团,学习高射炮操作技能。

1951年,作为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高射炮手,刘振岭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天上飞机就跟麻楞(蜻蜓)似的,黑压压一片啊。”刘振岭当时使用的高射炮是苏联先进武器装备,作战时,他瞄准敌机发射,坚守阵地。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战友牺牲。

对他们来说,最危险的就是转移阵地。“为了迷惑敌人,部队在一个地方打一阵后,就换到另一个地方。敌机飞得很低,有时走着走着,高射炮团就会遭到敌军的猛烈轰炸,陷入危险境地。其中一位同乡的战友就牺牲在了战场上,“我在三营,他在二营,后来打听,他被飞机炸死了。”说到这,刘振岭眼角湿润了。

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刘振岭佩戴着纪念章光荣回国。后因高超的驾驶技术,先后在山西太原车队开车,后又调派蒙古国进行支援建设3年,回乡后又在沧州运输六队开车。如今,老人4个儿子轮流照顾他,生活十分幸福。

“和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能活着就是万幸了,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他过上好日子。”前不久,刘振岭在家人和村干部的陪同下,来到官庄乡人民政府,向乡教育基金捐款1000元,希望尽一点绵薄之力,回馈党和国家对自己的无限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