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冀’,胜利的曙光就在前面”

2021-02-05
来源:沧州日报

“同舟共‘冀’,胜利的曙光就在前面”

——肃宁医生王亚楠援石抗疫的故事

本报记者 孙 健 本报通讯员 陈志丹

2月3日凌晨4点多钟,天空还是一片漆黑。身处石家庄藁城区的肃宁县窝北镇中心卫生院医生王亚楠,已经和同伴开始起床收拾。“亚楠,你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就不要这么早跟我们一起去了。”同伴的关心被王亚楠婉言谢绝:“放心吧,我一定照顾好自己,不拖大家的后腿。”

王亚楠是一名“90后”,响应沧州支援石家庄疫情防控的号召,1月5日随沧州支援石家庄抗疫医疗队抵达藁城区,参与当地的核酸检测工作。“早晨6点多开始工作,忙到半夜是工作常态。”王亚楠说,虽然又苦又累,但大家热情高涨,争分夺秒地为乡亲们进行核酸检测。

1月7日,气温骤降,在室外呆了整整一天的王亚楠,到傍晚才结束工作回到室内。“刚进屋,我就感觉喘不上气来,想着再出去透透气,突然眼前一黑晕了过去。”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亚楠仍然心有余悸。

众人把她送到了藁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医院,王亚楠渐渐苏醒过来。医生发现她是劳累过度、大脑缺氧、身体虚弱所致。经过简单治疗,当天深夜,队友把她接回驻地宾馆休息。

“事出有因。刚到藁城区,需要接受核酸检测的人很多,大家都顾不上吃一口热饭菜,也不敢多喝一口水,一心想着多干一点、多采集几个标本。”王亚楠说,刚去的那3天时间,每天都要忙碌十几个小时,体能消耗特别大,从7日中午她就感觉有些不舒服,但一直咬牙坚持着。

镇中心卫生院领导得知情况后,主动征求王亚楠的意见,是否需要回沧州接受治疗,王亚楠回绝了。“能够为石家庄人民抗击疫情尽一份力,这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使命。”王亚楠说,她决不当“逃兵”。

“卧床休息的那段时间,不能出去进行核酸检测,而且还得让队友来照顾我,每天干着急,心里特别愧疚。”王亚楠说,她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快点恢复身体,早日和大家继续一起奋战。

“恶心、呕吐,血压居高不下。”王亚楠在驻地一躺就是十天。随着身体慢慢恢复,她从不能下地到慢慢开始可以自己行动。“虽然饭量不足以前的一半,血小板也达不到正常范围,但是既然能下床了,我就不能闲下来。”王亚楠说,她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返回“战场”。

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需要穿脱防护服,非常繁琐。而且戴上一次性手套后,撕掉面罩的保护膜也并不容易。在征得队长的同意后,王亚楠“二次上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辅助工作。在王亚楠看来,大家对她特别照顾,她更得加倍付出。每天,王亚楠坚持和同伴一起早出晚归,当起了大家的好助手。

在这段时间,王亚楠的家人也知道她晕倒在工作岗位上的事。“家人没有要求我回到沧州接受治疗,只是叮嘱我保重身体,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好自己的一份力。”王亚楠说,有了家人的支持,她更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就在几天前,王亚楠又出现了眩晕的症状,可她只是到医院开了点药,又继续回到工作岗位。“这里需要我,我必须留下来。”王亚楠坚信,随着石家庄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只要大家同舟共“冀”,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