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添活力
本报记者 袁 铮
在省级开发区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出台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项目“一会三书一证”运转工作规程,从根本上解决项目落地慢、落地难等突出问题,“双基”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许可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分别压缩至10个工作日,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50个工作日以内;
实施企业开办全城办、一日办、即时办,其中注册登记环节不超过4个工作小时,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55.79万户,年净增6.29万户,完成年度净增目标127.88%;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拥抱“全球朋友圈”,与世界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多层次、多领域合作,2020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8.02亿美元,增长11.8%……
省委书记王东峰在沧州调研时明确要求:“努力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龙头和全省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市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向全市发出“动员令”,将进一步推动沧州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得更加嘹亮。
“坚定不移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着力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好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实际行动推进中央和省委改革措施落地落实,一大批抓要害、动真格的改革措施相继出台,一系列走出去、引进来的开放举措扎实推进,以真抓实干的韧劲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奏响了加快沧州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奋斗乐章。
高位运作,谋篇布局迈向新征程
用好“关键一招”,重点在于统一思想、凝心聚力。
在深化改革开放各项工作中,我市坚持高位运作,始终把深化改革开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紧随党中央和省委节奏,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理念贯穿改革开放工作全过程,掀起全市各级各部门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的热潮。
市委全会、市委常委会、市委深改会、市政府常务会等重要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改革开放相关工作要求,立足沧州实际、深入谋篇布局,一手抓上级部署落实,一手抓本地创新举措,高位谋划、强力推进,改革任务逐项“进盘子”“派单子”,切实把全市上下思想行动统一到了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上来,推动各级各部门抓重点、破难点、出亮点。《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沧州市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项目“一会三书一证”运转工作规程》《关于加快推进开发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运河区新华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改革文件先后出台,形成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各级各部门纷纷在改革开放上持续发力,工作亮点层出不穷,形成了一批有力度、有分量的改革开放成果。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法官联系人”工作机制,被最高法评为全国法院创新优秀案例;第八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在肃宁县成功举办,肃宁县被商务部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临床管理中心改革,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获省领导批示肯定;东光县建立“双向承诺”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过去一年,全市打造出被省级以上领导机关和媒体肯定的各类改革典型和经验146项,其中国家级表彰推广15项,省级表彰推广18项,中央和省主要媒体刊播113项。
当前,各级各部门改革开放的探索逐步加力,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狮城大地上,一幅风生水起、蹄疾步稳的改革开放新画卷跃然呈现。
深化改革,为发展破难题增动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围绕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束缚,既抓标志性、引领性、支撑性重大改革,又推进沧州特色改革,努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为全市深化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发展短板弱项,提升工作质量效能,沧州打出了精准有效的深化改革“组合拳”,推出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
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工程,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分别达99.24%、99.54%,实现沧州与天津市静海区、山东省德州市企业开办跨省通办,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成果被国家发改委信息中心作为创新经验进行推广;
率先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市级经营性国有企业统一由市国资委监管,成为全省唯一达到监管全覆盖的设区市;
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项目储备和推介机制,规范有序推进PPP模式,大力推动项目进入平台管理库;
着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修订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加强全流程科研诚信管理,建立项目争议处置机制和容错机制……
与此同时,我市进一步注重简政放权释放基层活力。在全省率先完成乡镇和街道改革任务,191个乡镇和街道工作机构较之前精简11.5%;全市乡镇和街道实现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全覆盖,实行相对集中办公;赋权到乡镇和街道的审批服务事项达到115项。
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项项改革举措饱含为民情怀,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一年来,我市在教育文化体育领域,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增位工程,建立文化干细胞动态管理和激励机制,探索成立市级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在医疗卫生领域,深入推进“四医联动”,全面推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加快构建,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和污染地块名录,并实施动态管理;在脱贫攻坚领域,在全省率先成立社会救助基金会,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安全底线。
解放思想,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发展的活力在于开放,发展的机遇在于开放。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沧州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襟、互利共赢的担当,面向京津冀、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加快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
做好开放工作,需要开放意识。为此,我市一方面选派优秀干部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学习锻炼,另一方面推动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常态化到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国内外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推动干部与发达地区沟通交流,多维度促进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沟通中长见识,在交流中促合作。
我市把“严细深实快”作风教育成效体现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一线,开展了招商引资“百日攻坚”和“新高地产业示范园”落地建设全覆盖、双竞赛活动。项目不是等来的,而是积极争取来的。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小团组精准招商、专业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的招商行动,推进项目洽谈对接。
“走出去”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引进来”的成果越发丰硕。一时间,一支支沧州招商团队活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全市亿元以上签约项目445个,总投资额1516.7亿元。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北起点之一,作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重要窗口,沧州积极与世界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多层次、多领域合作,构筑对外开放大平台,拥抱“全球朋友圈”,去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8.02亿美元,增长11.8%。
发挥地缘优势,我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开放合作风生水起:单体最大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制造业项目——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整车产量突破55万辆,北汽新能源(黄骅)产业基地实现量产,全市整车生产能力达90万辆;规模最大的整体专业承接园区——北京、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园加快建设,北京协和药厂、石家庄四药等51个项目相继落户,完成投资超百亿元;承接效果最优的批零服务业项目——东塑明珠商贸城里服装批发商户云集,明珠国际服装生态新城内服装加工企业纷纷入驻,前店后厂格局已经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获批成立,京津现代服务业产业转移基地将于年内投用;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开工建设,黄大铁路(河北段)竣工投用……在协同发展的大剧中,沧州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胸怀,谱写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市、美丽沧州新篇章,正成为全市上下的一致行动;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一个个“春天的故事”正在狮城大地激情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