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史担使命 苦干实干促跨越”交流发言摘登(第九期)

2021-05-29
来源:沧州日报

“学习党史担使命 苦干实干促跨越”交流发言摘登

(第九期)


汲取营养力量 推动经济发展

东光县于桥乡党委书记 任润涛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光县于桥乡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相结合,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要求,弘扬“严细深实快”的工作作风,锚定“一年一大步,三年翻一番”的目标,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以经济发展高质量,向建党百年献礼。一季度完成固资投入1.7亿元,同比增长10%,4月份单月完成固资投入1.89亿元,为去年同期的3倍;完成税收1113万元,同比增长33.5%。抓园区上项目掷地有声。连续打响7个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战,完成签约项目78个,落地项目45个,总投资19.54亿元,年总产值15亿元,新增税收1300万元。全力推进产业园两廊一区建设。推进两家院士工作站落地,分类施策对“老字号”企业改造升级,“新字号”企业培育壮大、“潜字号”企业挖掘开发。一季度18家企业落地开工,其中超亿元10家,凤还巢4家。盘活土地300多亩,落地2家京津企业。擦亮于桥塑料包装江北第一乡名片,培育塑料包装企业600多家,龙头企业23家,2020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家。新高地双竞赛提质增速。参赛11个项目,强力推进,竞发争流,一百天一座产业新城拔地而起,确保实现当年摘牌、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升规。预计年内新增产值9.8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余个,增加税收1000万元。

以乡村振兴惠民生,向建党百年献礼。巩固“脱贫攻坚”战果。坚持贫困村摘帽高标准,贫困户脱贫高质量,落实“四个不摘”,对已脱贫户等四类户遍访摸底,建立防贫机制,对因病、因学、因灾困难家庭建立专档,强化防贫监测、政策兜底、产业帮扶,不让一个百姓叹气。推进“拆促畅增优”活动。拆除违章建筑93处1万平方米。畅通微循环,新修道路32.08公里,打通断头路、梗阻路8条,整理大街59条。种植绿植5000余棵,新增绿化面积100亩。攻坚治理立体垃圾,清理垃圾点1300余个,清运垃圾5万吨。新建农村“三园”6个、美丽庭院150家。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聚焦百姓堵点、痛点和难点。不断提升江水户户喝工程,不让一户百姓家自来水水质不达标。新增和扩容坑塘13个,增加蓄水量30万立方米,完成坑塘治理99个,不留一坑黑臭水,不让百姓皱眉头。

以党建引领强根基,向建党百年献礼。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新选任村“两委”平均年龄下降10岁,支部书记高中以上学历全覆盖,换出了新气象。开展离任老书记暖心活动,老同志离任不离岗,做好连心桥,当好调压器,提升了村“两委”凝聚力和战斗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政策引导,专题培训,培树9名先进支部书记典型,所有村集体收入超5万元。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做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一把手带头约访、下访,19件老问题清仓见底。发挥网格员作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风好帆正悬,奋进正当时。于桥乡将不忘初心感党恩,牢记使命解民困,努力开创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局面。


赓续奋斗精神 书写时代答卷

沧县黄递铺乡党委书记 周乐杰

沧县黄递铺乡辖区29个行政村,总人口2.6万人,是全市城镇重点发展规划区域,连续9年获沧县实绩突出单位荣誉称号。今年以来,黄递铺乡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丰厚滋养,大力弘扬“严细深实快”作风,真正在做好每件小事、完成每项任务、履行每项职责中见精神,使奋斗成为全乡上下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打好“生态牌”,构建绿色家园。黄递铺乡是传统的农业乡镇,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真抓实干中做大做强生态农业。一是打造特色种植板块。培育了小枣、大棚蔬菜等9大种植板块,开发了小枣、桑葚两大系列21个深加工产品,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二是发展生态观光产业。整合乡域特色种植资源,用好“森林氧吧”等生态优势,打造了生态田园一日游线路,发展绿色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度假,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三是建设北方狮源小镇。坚持以人为核心,抓好狮源小镇建设,项目包括金丝小枣基地开发等6个子项目,涉及农业、工业、地产、旅游、文化等。

打好“文化牌”,构建文明家园。以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自信”,弘扬特色文化,倡树淳朴仁厚、尊老敬贤、诚信礼让、扶危济困的村风民风。一是红色教育实现日常化。打造了29个“红色阵地”,使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村民生活,将党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精神动力、文化力量转化为群众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二是刘吉舞狮舞出精气神。刘吉舞狮团先后参加过香港回归庆典、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国庆60周年和70周年大庆、第五届国际丝绸之路博览会等多项重要庆典活动,是享誉中外的“中华北狮王”。三是志愿服务带出好乡风。先后启动了红心志愿服务协会等8个专业化志愿服务平台,开展了多项活动。

打好“治理牌”,构建平安家园。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一是抓实基层党建。高质量完成29个村“两委”换届,持续开展专题培训和外出学习,全面提高村干部能力素质。二是抓实平安创建。实现了“六无三不出两减少”目标,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三是抓实村民自治。加强红白理事会管理,开展孝贤儿媳、书香之家评选,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四是抓实智慧管理。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用好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在所有村卫生室安装测温一体机,并在全乡安装58个高位摄像头,推进全乡一体化、智能化、精细化、实时化管理。

打好“民生牌”,构建幸福家园。坚持把群众“小事看大、远事看近、实事办好”,全面推进“拆促畅增优”等重项工作攻坚,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一是创优人居环境。今年以来,完成全乡路网优化和提质增绿,实现村庄生活垃圾市场化清理全覆盖,乡村处处呈现出优美的田园风光。二是推进民心项目。硬化路面4万平方米,改造厕所1400座,29个村全部完成煤改气,修建了黄递铺幼儿园、阳气寺幼儿园、东贾洼东幼儿园主体教学楼。三是办好民生实事。设立了“爱心基金会”,29个村确立“为民办实事”事项155项,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学以致用重实干 崇德力行惠民生

泊头市洼里王镇党委书记 贺志杰

今年以来,泊头市洼里王镇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坚定信仰、启迪智慧、获取力量、砥砺品格的重要方式,坚持不懈学党史、悟初心、办实事,坚定学史力行、抢抓机遇、跨越赶超的信心和决心,在基层党建、乡村振兴、服务群众上下功夫。一季度财政收入完成965万元,同比增长18.99%,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明理增信抓党建,在推进“三基”建设中提升战斗力。洼里王镇以开展“三基”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实施了三大工程。一是人才选树工程,采取“选、请、引、挖”等多种方式,50个村全部实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其中,致富带头人、在外知名人士、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占80%。二是教育培训工程,依托多个平台,采取多种方式,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乡村治理等为主要内容,开展线下集中培训8期、线上专题培训12批,共500余人次,让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成为新时代农村干部的鲜明特质。三是党建引领工程,大力实施“党建+重点工作”,把“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民生实事上、惠民政策和举措上,真正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学以致用重实干,在服务全市大局中实现新跨越。洼里王镇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职责所在,牢固树立“大干不难、小干不易”的工作理念,高效率推进征地拆迁,成立工作专班,拿出“头拱地”的劲头,全员一线上岗,先后圆满完成中学城、北环水系等1260亩的用地征迁工作。高质量推进产业发展,积极引导现有29家传统物流企业向冷链物流、智能化物流转型发展,把工业项目作为兴镇强镇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新建、续建项目总投资1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千万元以上项目13个,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

崇德力行惠民生,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谋求新发展。洼里王镇牢固树立“小事看大、远事看近、实事办好”的理念,以“拆促畅增优”等活动为牵引,持续保障改善民生,推动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利用各级各类资金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新建“四好农村路”3.1公里,新改造维修乡村道路51条,完成8个村9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1.1万户气代煤改造、22个村3802座厕所改造,大力提升了群众生产生活硬件水平。强化人居环境治理,所有村全部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常态化保洁机制。今年以来,拆除违建23处1.8万平方米,清除残垣断壁56处。立足文旅融合,精心打造了“梨花圣境”观光园、铸造文化展馆等景观节点13处,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9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2个。强化乡村文明引领,突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深化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投资268万元建成党史文化广场、宪法主题广场、孝道文化长廊等精神文明建设阵地28个,培树常照顺、王连新等“沧州好人”、泊头十佳乡贤16名,后八尺高村被评为“全国文明示范村”。


学在深处 干在实处

河间市沙河桥镇党委书记 张朝辉

坚定不移学党史悟思想,在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凝聚合力。党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障,必须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抓实抓牢。一是筑牢“红色堡垒”强根基。以“三基”建设年活动为抓手,打造两村三企党建示范区和罗位村等党建示范长廊,实现以点带面、连片打造、整体提升;深入推进“党建+网格化”,设置网格235个,把疫情防控、信访维稳等纳入其中。二是夯实“红色教育”凝共识。开展“发展党员集中宣誓”“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凝聚思想共识。依托智慧化信息综合平台,镇村视频连线开办党员夜校,开通智慧广播站,村里党员足不出村接受党史学习教育。三是抓好“红色队伍”促成效。成立“子牙河畔党旗红”志愿服务队,5080名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612次,全镇志愿服务蔚然成风。罗位村“大爷帮帮团”“五老帮帮团”“青年突击队”“小红帽环保团”四代志愿者打造魅力新农村,实现了没钱也能办成事。

坚持不懈办实事强担当,在高质量为民服务中践行初心。必须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宗旨,把群众的“小事看大、远事看近、实事办好”。一是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推进民生项目。仅用6天时间,集中攻坚征地拆迁93亩,争取投资2.7亿元的LNG调峰储备库项目落地,成为国内首座陆上LNG薄膜罐,可满足700万户城镇居民及工业用户3天的紧急燃气供应。二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改善基础设施。坚持镇村两级财力向民生倾斜,每年为群众办20件实事。依托高标准农田改造、革命老区等项目,新修道路27.5公里。坚持“道路修到哪儿、亮化就跟进到哪儿”思路,投资484万元安装节能路灯1600盏、灯杆832座,实现亮化全覆盖。三是以“脚踏泥土嗅芬芳”的真情办好民生实事。强力推进“拆促畅增优”活动,拆除违建17处、私搭乱建60处,增加绿植2100株,沿河修建小游园11处;完成无害化厕所改造2886座、污水处理设施746座;45个村全部建立便民服务点,代办事项2450件。

坚守不渝开新局求跨越,在高质量乡村振兴中勇创佳绩。必须以思想的“破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围”,以“严细深实快”作风,持续掀起干事创业热潮。一在提振传统产业上大作为。积极谋划电力器材产业园区,推动电线电缆之乡向电力器材之乡转型。二在壮大集体经济上快作为。以土地流转激活村集体经济增值潜力,胡官庄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转让集体土地经营权,增值42.7万元,溢价率358%。对接省供销社,通过土地整理、统一打包、整体托管,多个村实现集体经济增收“10万+”。三在优化治理成效上善作为。在“两调一议”方面,组建调解专家库,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在移风易俗方面,抓住杨官庄新娘退还18万彩礼示范引领作用,涌现零彩礼、低彩礼新人189对。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写入村规民约。


凝聚发展共识 接续奋斗前行

吴桥县梁集镇党委书记 李 扬

吴桥县梁集镇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党委书记领着学,机关干部带头学,全体党员共同学。通过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我是党员我奉献”“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主题活动,凝聚发展共识,积蓄强大动力。

以学党史引领发展,坚持把项目作为第一支撑。推动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在项目,重点和难点在项目,潜力和希望也在项目。一是加快项目建设。按照“在建项目抓竣工、签约项目抓开工、洽谈项目抓落地”的总体思路,努力在“新高地双竞赛”活动中展现梁集作为,确保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达效。二是加速破解瓶颈。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整合闲置低效工业用地,统筹规划使用,为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力促项目招得来、留得住、落地快。三是加大招商引资。立足梁集实际,瞄准京津和雄安新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快实施桑葚采摘观光园等项目;积极推进“光伏+农业”和生态康养项目,全力打造清洁能源风光小镇、生态康养文旅小镇。

以学党史践行初心,坚持把民生作为第一根本。我们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梁集镇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一是推动乡村宜业宜居。重点抓好万头奶牛养殖及奶制品深加工、花生种植加工等项目,不断壮大农业经济综合实力。加强引蓄地表水,对各项水利设施进行维修疏通,镇域内沟渠坑塘蓄水全覆盖,再现了多年未见的沟满壕平、水波荡漾的场景。以“拆促畅增优”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人居环境“十大攻坚战”,实施了一批“硬化、绿化、美化、香化、亮化”工程,运河精品村庄建设初见成效。二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强化防贫监测和兜底保障,专门成立了防贫监测队伍,畅通信息采集和帮扶渠道,确保已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北徐王村党支部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三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坚持用好“三到位一处置”工作原则,党委书记带头,各级干部参与,成功化解积案24件。

以学党史锤炼队伍,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第一保障。党的发展历程证明,党的事业与良好的作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干好事业必须有良好的作风当保障。一是持续推进“严细深实快”作风教育。二是深入开展窗口业务大练兵,真正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高质量平稳推进换届工作,真正为农村群众选出好的当家人、领路人。


用心学党史 真心办实事

孟村回族自治县辛店镇党委书记 刘国练

孟村回族自治县辛店镇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服务群众办实事、做强产业促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学党史、践初心,确保学习教育见实效、出亮点。一是丰富学习形式,坚定理想信念。制订镇村两级党史学习计划,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史专题学习会议、村级党组织“三会一课”等方式,组织镇村干部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党的创新理论。二是坚持服务群众,提升活动成效。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信箱、微信、电话、座谈等方式广泛征求民意,做到小事速办、大事特办,为群众解决一批急难盼怨问题。三是落实责任担当,打造坚强的基层战斗堡垒。以“三基”建设年活动为契机,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在选好配强村干部的基础上,重点就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等进行了培训。同时,组织开展3期“学习党史守初心、担当作为新时代”交流大会,全镇党政班子成员、科室主任和各村党组织书记轮流上台谈心得、讲体会、晒工作,营造了“忠诚、担当、干事”的良好氛围。

学党史、促发展,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作表率。一是力促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大干不难、小干不易”,从淘汰落后产能、引进高新项目、加快技术升级等方面入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全市项目“双竞赛”活动,顺利完成工业储备用地870亩,为14个总投资25亿元的项目提供用地保障。目前,辛店镇拥有企业880家,其中规上企业18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8亿元,2020年财政收入1.66亿元。二是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农业。依托福田农场、金孟园等农业产业合作社和桂川园林国际射击中心项目,流转土地1.47万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模式,全镇土地流转年收益突破1200万元。同时,解决了1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实现农民增收与壮大集体经济“双丰收”。三是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以总投资5.5亿元、占地24万平方米的洲际智慧物流园为龙头,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物流产业,并大力推进物流“云服务”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拉动全镇管道装备物流产业的发展。

学党史、优环境,推进幸福美丽乡村建设上水平。辛店镇2020年12月顺利通过“全国文明村镇”复检,卜寨村也进入全国文明村的行列。一是精准发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仅用两周时间,完成沧盐公路沿线8.9公里的121处拆迁拆违任务,增加绿植2.7万株,新增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硬化路面3万平方米,改造立面2万平方米。扎实开展“拆促畅增优”等重项工作,累计拆除各类违建23处6500平方米。二是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着眼基层精细化管理,构建统一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严格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三是强力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圆满收官。结合辛店镇产业优势,开展精准扶贫“百企包百户”活动。自2018年5月以来,共发放帮扶金1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