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10月起实施
医疗纠纷总量5年累计下降20.1%
10月1日起,《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将正式实施。在昨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介绍说,在全国诊疗服务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医疗纠纷数量和涉医违法犯罪案件数量实现连续5年“双下降”。2013年以来,全国医疗纠纷总量累计下降20.1%;涉医案件累计下降41.1%。2018年1-8月份仍保持持续下降的趋势。
《条例》指出,要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强化医疗服务关键环节和领域的风险防控。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应当与其技术能力相适应,确保安全有效,符合伦理;开展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等诊疗活动,应当提前预备应对方案,主动防范突发风险。《条例》还加强了医疗服务中的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所提咨询、意见进行解释说明并按规定进行处理,对患者所提疑问进行核实、自查并予以沟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投诉接待制度,方便患者投诉或者咨询。
《条例》明确了处理医疗纠纷的原则、途径和程序。《条例》规定,处理医疗纠纷,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实事求是,依法处理;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自愿协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诉讼等途径解决。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