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健康福祉惠及更多百姓

2018-03-09
来源:沧州日报
让健康福祉惠及更多百姓
——我市社会各界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二)

本报记者 李其征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健康是每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基础,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作为民生的重要一环,医疗卫生话题总是牵动人心。
  今年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从“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到“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从“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到“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报告中一系列民生举措引发我市社会各界的热议。
  “健康中国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千家万户。报告中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有了更多具体要求和量化指标,凸显了‘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的理念。”市卫计委主任方敏说,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更突出、更迫切。今后,市卫计委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继续深化改革,优化服务,通过实施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不断完善分级诊疗工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妇幼健康服务,推进医养结合等一系列工作举措,推动全市卫生计生事业取得新进展,真正让健康中国战略在沧州落地落实。
  “健康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把全民健康上升到国家高度,实在是一个有‘温度’的好报告。作为医疗战线的一名代表,我很激动,也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正在北京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市中心医院院长温秀玲说。多年来,市中心医院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人民,担当着大院责任。在扶危济困方面,实施了对贫困患者在医保报销之后再减免50%费用的政策,对在院的患大病、重病、看不起病的百姓都不同程度地给予减免救助;在防病治病方面,推行健康专家进社区、进乡村,开办健康大讲堂,旨在加强百姓健康意识,让百姓少得病、不得病。在今后工作中,市中心医院将更加突出公益性质和责任担当,重点关注民生,关注百姓就医困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和救助行动。主动帮扶基层医疗单位,认真落实和延伸各种惠民便民政策,降低患者诊疗费用,提高服务水平。用我们的双手,着力解决老百姓就医难、就医贵、就医不方便的问题,为百姓谋福祉,为新时代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生态宜居美丽沧州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全民健身大军,建设运动休闲城市也成为沧州新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已制定三年攻坚行动计划。“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运动休闲城市建设,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让更多百姓享受到便利。”市体育局局长马英利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今年新建气膜网球馆、气膜滑冰馆、体校综合训练馆、少儿体校综合训练馆4座市级大型体育场馆;改造新建21处居住小区配套体育设施,改造11处、新建30处公园配套体育设施,新建10处学校体育设施……
  “报告指出,让问题产品无处藏身、不法制售者难逃法网,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体现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彰显了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民生情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李玉波说,当前,沧州正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他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出台实施“食药安全,诚信沧州”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提升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严格实施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在日常巡查、飞行检查等基础上,推行监管工作项目化、监管责任网格化、监管过程痕迹化、监管结果公开化,保持食品安全严惩重处的高压态势,真正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
  “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这体现出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的关注和重视,也更坚定了医院加快发展中医药特色的信心和动力。”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王立新说,医院将继续发挥全省中医药事业的“领头羊”和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打造冬病夏治、膏方治疗、推拿康复、非药物疗法、传统中医药项目品牌,为新时代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生态宜居美丽沧州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