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上午10点,追寻“红色足迹”的第四站将来到位于南皮县烈士陵园中的张隐韬烈士展览室。此次活动由市委网信办主办,沧州晚报承办。
张隐韬烈士展览室
张隐韬原名张宝驹,南皮县西唐家务村人,出身寒苦。他还没有出生,父亲给地主扛活就活活累死。张隐韬随母亲从小在郝庄外祖家长大。他16岁高小毕业后,到天津当了见习警察,1919年在天津参加了“五四”运动。1921年成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通讯员,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张隐韬加入共产党后,中共北京区委派他为工运特派员,活动于北京、天津、张家口,成为职业革命军。张隐韬同罗章龙、王尽美、张国焘、何孟雄等党的早期革命家一同搞铁路工人运动。曾参与领导正太铁路、京汉铁路、唐山五矿工人大罢工。
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张隐韬受北京区委的遴选介绍,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学员。这在上海初试时毛泽东接待张隐韬在内的报考青年。他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重视军事课的学习,并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和平定商团的叛乱。张隐韬出色的功作常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
1925年3月张隐韬毕业,党派他到国民二军中做兵运工作,在四旅史可轩部任副旅长。他和刘格平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发展党员。为了迎接北伐,攻打驻天津的奉军,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张隐韬到津南组织农民自卫军。10月,张隐韬带领三四十人,携带一部分枪支,从新乡出发经石家庄、晋县、深县、交河,到泊头时,部队已有四五百人。12月份,在泊头召开了群众大会,宣告津南农民自卫军成立。张隐韬自任司令兼党代表。队伍活动于交河、南皮、盐山、庆云、乐陵几县,并很快发展到1200余人。农民军维护农民的利益,废除苛捐杂税,惩治土豪劣绅,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当时津南是国民二军的地盘,他们不允许共产党的队伍存在,围剿农民军,张隐韬见形势严峻,去天津请示上级党。上级指示:北上杨柳青,与史可轩部合编。队伍从大本营旧县镇开拔到南皮,在县城北徐庄遭到国民二军截击,因寡不敌众,张隐韬被俘,立即被押解到旧县,英勇就义,时在1926年2月6日,年仅24岁。1985年,刘格平为张隐韬在南皮烈士陵园建墓立碑并题词。
扫描二维码观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