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

2021-06-26
来源:沧州日报

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沧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系列述评之六

本报记者 马志辉

人民是党执政的根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100年峥嵘岁月。从“一穷二白”起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各项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还是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无悔的征程,见证了一个伟大政党的初心使命,书写了一曲又一曲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华章。

民生无小事,冷暖在人心。在党的领导下,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使发展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百姓。

今日的沧州,从百姓角度出发,为民情怀一以贯之,民生的幸福底色清晰明朗。

奋力书写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年小康梦,百年奋斗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面对脱贫攻坚这张“政治卷”“民生卷”“发展卷”,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上下同心,尽锐出战,坚决打赢这场硬仗。

健全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制度保障。市委、市政府在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1+N”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贫困地区要脱贫,干部能力必须过硬。我市深入实施脱贫攻坚精准培训专项行动,对分管领导、贫困县党政正职进行专题培训,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村“两委”成员和驻村干部进行全员轮训,激励他们在脱贫攻坚一线发挥主力军作用,组建一支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干部队伍,带领群众决战脱贫攻坚。

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的一大“拦路虎”。为此,我市持续推行“3+2”健康扶贫模式,将个人累计负担控制在合规医疗费用的10%以内,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内“一站式”结算。同时,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全市低保标准连年递增。

就业,直接关系百姓的“饭碗”和“钱袋子”,特别是对贫困群众而言,就业扶贫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我市全面摸清用人用工计划和贫困劳动力底数,“一对一”了解就业需求,“点对点”对接用工单位,“面对面”落实就业岗位。

……

脱贫只是新起点,巩固成果还需“扶上马,送一程”。对脱贫群众持续跟踪、帮扶,才能确保他们在致富道路上走得更远。我市紧紧抓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机遇,建立健全防贫排查、防贫对象、防贫检测“3+1”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开展靶向检测,实现动态管理,逐户精准分析返贫致贫风险和劳动能力情况,实现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是发展质量、发展成果最直接最生动的诠释。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上,一条加速上行的“幸福曲线”越发清晰。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奏响了“为民担当,风雨可度”的和谐乐章。

奋力铺就美丽沧州的生态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推进绿色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坚决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共赢的发展之路。

聚焦大气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压能、减煤、治企、降尘、控车”等重点任务,大力推进气代煤、电代煤“双代”工作,打出一套标本兼治的组合拳。

聚焦碧水保卫,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督导调度、巡查巡检、加密监测等工作机制,持续跟踪问效,推进水生态环境改善。

聚焦净土保卫稳步推进。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

同时,市委、市政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围绕加大城市绿地建设力度,对主城区主干道附近及人口密集的边角地、现有绿地因地制宜进行改造提升,大力建设“口袋公园”,全力打造让市民能够走得进、坐得下、玩得开的家门口公园绿地。

围绕优化生态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工作,重点抓好绿色廊道改造提升、城郊林带建设、大方大片造林、水网水系绿化、村庄绿化以及河北雄安绿博园沧州园建设等工作,持续增加绿量。

……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蓝天天数一年比一年多起来,一条条河流越发清澈,城乡的公园、绿道持续增加,海滨的滩涂、湿地生机盎然……一份份提神振气的“成绩单”,见证了沧州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不断改善的坚实足迹,也验证着美丽沧州更加靓丽的生态底色。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愿景,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民的面前。

奋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民为本。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宏伟篇章,是一首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瑰丽史诗。

民生问题,一头牵着百姓冷暖,承载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头系着发展大计,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南针”。从基本温饱到营养健身,从遮风避雨到宜居环保,从先富起来到共赴小康……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渴盼着美好而有尊严的生活,对幸福生活的判断标准也越来越高。

“民生”跟着“民心”走。市委、市政府把“为民情怀”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民意为依据、以民心为依靠、以民愿为方向,聚焦群众满意这个总目标,围绕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用小实事累积成大民生,用实干实绩彰显为民情怀。

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目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供需发力、创业引领、服务推进,就业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持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十三五”期间,改造老旧小区545个,惠及28万人;改造棚户区4.69万套、农村危房1.48万户。目前,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3%,中心城区人均体育设施数量居全省首位,“8分钟健身圈”初步形成。

着力解决入托难、上学难问题,“十三五”期间,新改建市二幼分园等公办幼儿园76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0%;新改扩建上海路、十七中等1139所中小学,“大班额”比例由23.5%下降到1.6%,全市提前两年全部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认定。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共卫生安全是一次严峻考验。针对疫情中暴露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短板,我市着眼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布局,打造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圈。同时,以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为契机,以科技为支撑、为动力,理顺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疫情防控精准化、实时化。

……

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一个个民生“礼包”,真正送到了群众的心坎儿上;一项项具体举措,换来一张张舒心的笑脸,恰如股股暖流,温暖着百姓的心田。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既是对建党百年最好的庆祝,更是检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试金石”。让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是群众的期待,更是每一名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把更多精力和“真金白银”投入到民生事业上来,不断织密民生福祉的“保障网”,狮城的幸福底色一定会更加绚丽。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一劳永逸的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将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