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开门一件事” 展现实干新风貌
——任丘市四乡村新班子为民办事实现履职履新“开门红”
本报通讯员
任丘市各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完成后,新一届“两委”干部以“上任即奔跑,干事不停歇”的状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一件事”撬动“大干事”,展现新班子新形象新作为,全面开启履职新征程。
议论堡镇大街村:修好“民心路” 架起“连心桥”
大街村新任“两委”班子成员上任后,将问需于民作为履职后的“一号课题”。经过深入座谈和梳理汇总,发现群众的意见建议主要集中在道路出行方面,村内部分路段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老百姓出行非常不便。
经过统计,村内共有2410米的路段需要整修。面对村内资金短缺的困难,村党支部书记程文杰带领“两委”班子想办法筹措资金。程文杰在与老战友沟通时,了解到上级对革命老区道路修建项目有扶持政策。为争取项目资金,程文杰与“两委”班子成员到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跑办革命老区项目。目前,已成功申请到道路修建资金132万元,村内17条道路正在积极建设中。同时,村内也筹措配套资金,开展道路两侧绿化补种。待路全部修好后,村内还计划配套安装路灯200盏。
“现在就算下雨也不怕积水了,我们出行更方便了!”大街村“两委”的做法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出岸镇北漕口二村:特色小菜园乐了村民 鼓了口袋
随着农村“两委”换届工作的结束,出岸镇北漕口二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周朋飞的带领下,以发展村内集体经济为着力点,积极为百姓办好开门第一件实事。
针对北漕口二村历来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的问题,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将村北一处撂荒地变废为宝,打造特色小菜园。在村“两委”带领下,通过自筹资金、村民捐款,筹集10万余元,动用大型机械先后清理杂物荒草3000余平方米,在经过美化整合等一系列工作后,将17.5亩荒地变为175个小块的特色小菜园,用于出租种植,既增加集体收入,又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
小菜园的建设,得到了村内老百姓的大力支持,纷纷以租赁的形式(每块地租金60元/年)加入到菜园种植活动中,大家不仅体会到农耕之娱,还吃上自己种的放心菜。
石门桥镇军营村:开好“三辆车” 推动新发展
军营村新一届“两委”班子多次走访群众,征求意见建议,决定购置“三辆车”(洒水车、礼炮车、清运车),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车多用的“洒水车”。村“两委”发动党员、志愿者募捐资金购买了一辆“洒水车”。“洒水车”到位以来,可谓是一车多用,既浇树灌溉,又洒水抑尘,既防火巡查,又支援邻村建设。
移风易俗的“礼炮车”。为方便村民,改变婚丧嫁娶燃放烟花爆竹的陋习,军营村购置了一台“礼炮车”。一位村干部介绍说:“既有响声又没污染,真是两全其美。”
美化环境的“清运车”。为确保村容村貌整洁卫生,村内投资购置垃圾箱全部发放到户,组建成立垃圾清扫队,配备垃圾清运车,定期清扫垃圾,形成了“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彻底杜绝了村道脏、乱、差现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石门桥镇史村:让疫苗多“走路” 群众少“跑腿”
自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启动以来,石门桥镇史村新任“两委”班子按照统一安排部署,把疫苗接种点移到“家门口”,为群众接种疫苗提供便利。
为满足场地需求,村“两委”充分利用村内广场和多功能厅,设立疫苗接种点,科学设置候诊区、咨询登记区、注射区、留观区、异常反应处置区,极大缓解了群众排队等候压力。同时,为了保障疫苗接种工作顺利推进,史村成立了组织、宣传发动、志愿服务三支队伍。村干部组织协调,统筹推进;网格员通过大喇叭广播、微信群通知、入户宣传等方式动员群众“应接尽接”;党员、村民代表和青年志愿者负责现场维持秩序、指导网上注册和提供爱心服务。在疫苗接种现场,党员和志愿者们有序引导群众接种,先后为1900余名村民接种了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