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试验田” 同走振兴路
——沧州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与老贾村的故事
本报记者 鲁 萍 本报通讯员 陶 然
日前,吴桥县老贾村100亩“试验田”里长出大片绿油油的高粱苗。这是国网沧州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邀请农业技术专家现场指导种下的高品质高粱,也是老贾村脱贫后走向乡村振兴的希望。
这100亩“试验田”,由老百姓流转到村集体。驻村工作队帮助引进特色高粱品种,亩产可达700公斤。村集体与劲酒集团以订单形式签订合同,规定高粱收购的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试验田由合作公司统一供种供肥、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技术培训和指导,提升高粱种植的品质和效益,保障村民收益。
“我们家10亩地全流转到村里,往后我可以安心出去打工了。自己种地,一季至少要回来6天,打工一天能挣200元钱呢。”老贾村齐恩才高兴地说,每年每亩土地流转800元,节省了时间不说,收益也增加了。
“试验田”的想法,是驻村工作队和老贾村村“两委”共同谋划的。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强浩是个“85后”,点子多、脑子活。他分析,老贾村主要种植的小麦、玉米、辣椒、红薯等收益低且没有特色,二、三产业极不发达。作为驻村工作队,要围绕农业、产业和供电公司优势,为老贾村谋划乡村振兴蓝图。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乡村振兴的目标。强浩带领着队员们和村“两委”积极谋划:以保底加分红的形式推动土地流转,整合全村土地资源,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努力发展精细化农业,解放劳动力;整合百姓房前屋后空地,安装光伏板;建设粮食深加工企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让老人、妇女能在家门口就业。
“发展农业,壮大产业是基础,村里富裕了,才能带领大伙儿过好日子。”村党支部书记蔡志彬说,驻村工作队的年轻人有活力,和他们在一起,干劲儿更足,更有信心。
强浩还为老贾村谋划了一系列蓝图:整合村内劳动力资源,建立老贾村劳动用工库,根据劳动者实际情况,安排到村内养殖、种植、卫生协管等岗位;孩子们考上大学、当兵给予奖励,为重病老人实施二次报销;将部分村集体收益用于补贴无劳动力村民,帮助全体村民持续增收,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