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守护革命先辈墓园24年
津南革命纪念馆守馆人赵景轩事迹走上《燕赵先锋》
本报讯(记者鲁萍 通讯员霍兆君)日前,由市委组织部、孟村回族自治县县委组织部联合拍摄、制作的《传承革命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在河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燕赵先锋》栏目播出。片中的主人公是沧州津南革命纪念馆守馆人赵景轩(本报曾报道他的事迹)。他坚守这片神圣的墓园24年,怀揣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弘扬宣传刘格平精神。
位于孟村回族自治县的津南革命纪念馆内,矗立着被毛主席盛赞为“回民领袖、少数民族首席代表”的刘格平塑像。“1926年8月,刘格平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受党的派遣,在孟村回族自治县创建了津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大堤东村党支部,不久后升级为中共津南特委。从此,革命火种迅速播遍周边地区,掀开了津南地区波澜壮阔的历史诗篇。”80岁的赵景轩每天坚持义务讲解刘格平的革命事迹,让更多的人接受红色教育。赵景轩的父亲和刘格平同岁,从小一起长大,对刘格平非常熟悉。赵景轩从小在父辈们那里听关于刘格平的革命故事。
受刘格平革命故事的影响,赵景轩18岁入伍参军,22岁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伍以后,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种了一辈子的地。直到1997年,他主动要求到刘格平纪念馆担任义务守园人,到现在已有24年了。“我就这么守着格平老人,给下一代讲讲他的故事,让他们记住老一辈人干革命确实不容易。”赵景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