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农民羊圈“淘”来陶豆捐献给博物馆

2018-03-12
来源:沧州晚报

黄骅农民羊圈“淘”来陶豆捐献给博物馆

另有两名农民捐献了家里留传的石权

  本报讯(记者代苗苗 通讯员周如凤)8日上午,黄骅市的程帅、尹伟分别把自家的石权捐给了河北海盐博物馆。在此之前,当地收藏爱好者曹竹林曾向河北海盐博物馆捐献汉代陶豆。

  黄骅市滕庄子乡中王曼村的曹竹林是一名收藏爱好者。20多年前,他在黄骅市周青庄一农家羊圈里看到了两件高脚杯状的器物。他询问得知,这是村民随手扔下的。他认出那是古代的陶豆,便买回了家中。

  曹竹林认为,文物承载着文化记忆,是公共财富。2014年,他向河北海盐博物馆捐献了自己的百余件藏品,其中大部分是在黄骅出土的陶器。而最珍贵的就是这对陶豆。

  这对陶豆豆盘直径24厘米,高40厘米,底足直径20厘米,器形硕大,豆柄上有篆文,填补了我省同时期这种器物器型的出土空白,对研究黄骅当地战汉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陶制工艺等具有历史价值。

  据悉,陶豆是一种带高圈足的盘子,古时用于盛放少量食物,有时也用作祭祀礼器。

  在曹竹林的动员下,齐家务乡同居村的程帅、尹伟一起献出了“传家宝”——石权。

  “这件石权重43斤。听我爷爷说,石权是他的爷爷传下来的。他小时候,家里有好几个。如今只剩这一个,我们家人都叫它‘大秤砣’。”29岁的程帅说。

  尹伟说,他的石权重34斤,在家中柜子旁存放了多年,也是老辈人留下的。

  程帅和尹伟捐献的两件石权,均是在明清时期长芦盐区中的第二大场——严镇场的衙署所在地(现同居村一带)发现的,年代为明末清初。它们不仅填补了河北海盐博物馆馆藏空白,而且对进一步研究黄骅盐业历史沿革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博物馆已设置专柜展示这两件石权。

  据介绍,石权是古代衡器,相当于天平的砝码。明清时期,石权在黄骅地区主要用于称盐,是官盐专卖的重要物证,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为研究长芦盐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河北海盐博物馆曾多次收到民间捐献,尤以陶豆、石权最为珍贵。其中,捐献文物数量最多的黄骅市民杨金槐曾捐出民俗文物8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