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城市颜值 提升城市内涵

2021-11-30
来源:沧州日报

刷新城市颜值 提升城市内涵

—运河区“创文、创卫、创容”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潘秋宇 高 帆


志愿者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

商户在“住改商”集中整治行动中自拆牌匾

“沧州好人”武春章(右)宣讲好人故事

规范非机动车停放

接种新冠疫苗

田松林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

清理城区垃圾

每天6:30,伴着清晨的阳光,一个个“小红帽”“红马甲”步履匆匆、挥洒汗水,在生活小区、集贸市场、背街小巷,或清理卫生环境、或规范市场秩序、或规整车辆停放……

这是运河区“晨扫描大行动”的一个小小场景。

“晨扫描大行动”是运河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和开展城市环境容貌提档升级活动要求的缩影,也是“两转两促三思考”思想大讨论实干大行动的生动实践。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无形资产,更是一座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可或缺的要素。

今年以来,运河区大力开展“创文、创卫、创容”活动,不断增强城市实力、活力、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与社会文明程度,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以文化人

“创文”涵养城市无限生机

8000余名志愿者、420余支志愿者队伍助力“创文”,立体式督查不留死角……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运河区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特别是今年,运河区按照“创建惠民、创建利民、创建靠民”的思路,不断补齐民生短板,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让市民乐享“创文”带来的红利。

“我们感受到了创建文明城市带来的好处,也会更珍惜我们的环境。”一位居民说。他所在的小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六清六治三规范”专项行动。

为了推动文明城市创建见成效、上水平,运河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六清六治三规范”专项行动,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实现城市环境干净、整洁、有序。

55个区直部门3500余人全部下沉一线,到包联社区(村)开展志愿活动,助力点位提升,共清理垃圾杂物10680立方米,私占菜园388处,乱建杂物间、鸡笼、狗舍、栅栏等916处。同时,立足“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发挥网格员的作用,依托每周“创城志愿服务集中日”活动,组织广大群众参与到“创文”工作中来,让群众成为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和“创文”工作主体,让广大居民成为“创文”的形象代言人。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甄洪月、“全国文明家庭”田松林家庭、“全国先进工作者”刘亚斌、“优质教育扛旗人”冯连砖、“沧州好人”武春章……一个个名字背后,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生动故事,他们或在危难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坚守,或在各自岗位尽己所能,用凡人善举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展示了“大爱运河”的昂扬风貌。

在运河区,百余个道德讲堂、道德街、文化墙等阵地,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校园”“365百姓故事汇”等活动,成为这座城市崇德向善之光。全区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好人评选机制,坚持开展“运河好人”月评,“运河先锋”“运河力量”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今年以来,共推选“运河好人”30人、“运河力量”10人(团体)。祁静、张海彬、刘宗承、武春章4人上榜月度“沧州好人”,杨凯然、田润泽被评为市级“新时代好少年”。“全国文明家庭”田松林家庭的故事被《沧州日报》刊载,同时登上河北卫视《中华好家风》栏目。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市民素质为契机,以“十佳百星”系列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为依托,广泛开展“提质提效、文明服务”窗口创建、“文明餐桌”“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主题活动300余场次。在“运河播报”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宣传先进典型的专题专栏,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引领社会文明风尚,以“小气候”浸润社会大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典型、争做典型”的良好社会氛围。

以洁聚人

“创卫”增添城市多彩魅力

卫生城市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城市品位、文明程度和健康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运河区把助力省级卫生城市创建作为加快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切入点,以创促改、以创促建,一场全民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攻坚战拉开帷幕。

随着“创卫”宣传折页和公益广告送到社区、“走”进单位、深入学校,市民的“创卫”热情被进一步激发,你我共建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凸显。每个单位、公共场所都在醒目位置张贴了禁烟标志;路边的塑料袋、烟头、矿泉水瓶被市民捡起放进垃圾桶;热心市民当起了“城市啄木鸟”,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反馈他们发现的城市“顽疾”;热心居民与相关部门一起热议宠物文明饲养、清除“城市牛皮癣”等问题,共同寻求“治病良方”……

“创卫”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运河人”心中的一份信念、一种追求。为了这个目标,全区上下都行动了起来。

“创卫”以来,运河区按照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加大对辖区环境卫生的整体提升力度,对辖区内69条背街小巷、运河两岸进行突击清理、综合整治。截至目前,共出动清运车辆18798余车次,作业人员30000多人次,清运生活垃圾约96165.97吨;清理建筑垃圾散点544处,建筑垃圾88776立方米。运河区在提升城区整体环境卫生质量的同时,对农村人居环境也进行了整治,清理范围拓展至村内街道、房前屋后、公共场所、村与村连接线、排水沟渠、坑塘、墙面2.5米以下小广告,形成了全覆盖、无缝隙、立体化的环境卫生管理格局。

“如今,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建设越来越好,我患糖尿病5年了,社区卫生中心为我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签约了家庭医生,还为我提供免费健康检查、随访以及健康指导。”这位居民提起社区医院,脸上洋溢着笑容。

运河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断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基层公共卫生建设。截至目前,全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卫生院、63家卫生服务站、62家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特别是依托已建成的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高血压日”等疾病卫生纪念日期间,深入辖区开展疾病预防宣传,并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慢性病知晓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截至目前,运河区高血压建档57425人,糖尿病建档19048人,家庭医生签约107826人。

以美怡人

“创容”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对于百姓来说,身边的美好变化是增强幸福感的源泉。

“这里变化太大了,以前,占道经营情况和流动摊贩随处可见,居民出行与车辆通行都严重受影响。现在干净整洁,道路也畅通了,居民出行方便多了!”一位在新华路周边居住的市民,为整治后的道路环境竖起了大拇指。

运河区作为我市城市环境容貌提档升级活动的主战场,连日来,各镇、办事处和社区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对照创建标准,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以社区小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为重点,彻底治理私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等行为。各城管中队配合街道和社区,助力“住改商”牌匾拆除和建筑复原工作。

城市环境容貌提档升级活动开展以来,运河区连夜奋战,率先开展御河路“住改商”集中整治,同时对黄河中路佟家花园段、新华路、永济路等重点沿线排查出的“住改商”问题逐一销号,确保整改到位;在“住改商”集中整治活动开展过程中,主动向群众反映强烈的违建顽疾“开刀”,整治大杨庄村违法占地、拆除违法建设4000余平方米,只用24个小时就拆除了晴川路东侧区域违建12处、2000余平方米,清理违法占地10亩,清除建筑垃圾200余车次、2000余立方米,清理破旧围挡300余延米;对顺城商业街区部分沿街门市存在的店外经营、摊点乱摆、车辆乱停现象,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社区工作人员每天拿出1小时将无秩序停放的非机动车摆放好……

“这是给群众办实事,老百姓都能感受到市容市貌改善带来的好处,我们会积极配合!”一位商户说,市容市貌改善后,城市道路的“颜值”明显提高了。

全力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容貌提级,事关发展大局、事关民心民意。运河区在整治围挡乱立、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杂物乱堆、线路乱拉上再攻坚,在整治广告乱设、车辆乱停、背街小巷环境,推进垃圾分类上再加力;在开展“精品街道”“美丽街区”创建、提升园林绿化管理水平、提升公厕建设和管理标准上再用心,努力让运河区成为宜居宜业、独具魅力、人民向往的幸福家园。

从机关到社区,从干部到群众,从城市到乡村,人人参与创建,个个奋勇争先。“创文”提升运河,“创卫”彰显运河魅力,“创容”美化运河,城市创建工作正为运河区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