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牢基层党建“书记项目” 推动东光各项事业实现更大发展
——访副市长、东光县委书记戴树胜
本报记者 李其征 本报通讯员 吴苗苗
“全市基层党建‘书记项目’行动开展以来,东光县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聚焦重点工作,狠抓工作落实,以只争朝夕、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的奋斗精神,努力开创东光发展新局面。”副市长、东光县委书记戴树胜就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学理论、举旗帜,坚定不移感党恩、跟党走。坚持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永远感党恩,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不动摇,永远跟党走,深入践行伟大建党精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一城三星”建设和“多城同创”,服务全市“一港双城三带四区”发展,加快推进东光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抓发展、增收入,推动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以打造大运河红色党建文化带为抓手,大力推广“9+3”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沿运河村全部实现“5万+”,全县9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开展“项目攻坚党旗红”,在全市率先开通“企业家直通车”,获评《小康》杂志“中国投资热力百佳县市”。坚持党建引领六个“城乡一体化”,在全市率先实现长江水村村通、户户喝,全体乡村医生实现“六统一”管理,走在全市前列,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5条城乡公交便捷百姓出行,警务站工作经验做法被省市推广,东安屯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承文化、促和谐,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坚持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弘扬正能量乡贤文化,培育和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村发挥乡贤作用,弘扬文明新风尚,化解邻里纠纷500余件。邻里之间结对帮扶、守望相助、健身娱乐等蔚然成风,涌现出“全国自强模范”张娜、全国“五好家庭”吴婷婷家庭、“时代新人·河北好人”见义勇为代表付金国等先进模范,小邢村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持续开展“念党恩、孝双亲、为父母洗脚,传承中华好家风”活动,公民道德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抓班子、带队伍,培育乡村振兴“掌舵人”。在县乡村换届之年,东光县开展了“培育百名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行动,明确10方面要求,通过传帮带、岗位锻炼等途径提升能力素养。开展“三宣誓三承诺”、擂台赛大比武、双述双评等活动,新任干部以“上任即奔跑,干事不停歇”的激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扎实推进“三基”建设年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民办实事1500余件,展现新班子新形象新作为。
亮身份、争先锋,打造过硬党员队伍。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提升了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坚持“疫情一线党旗红”,1.1万名党员和653名医护人员冲锋抗疫一线;在气代煤、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党员干部亮身份冲在前。全县涌现出抗疫战士李志、环卫工人张海滨、村党支部书记吴荣庆等优秀共产党员,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聚合力、增活力,激活基层组织神经末梢。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基层网格组织,推动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向网格集聚,发挥“五位一体”职能作用,集聚“八大组织”合力,让乡村振兴在农村落地开花结果。
戴树胜表示,行百里者半九十,东光县发展到了关键时刻。东光县委将以“两转两促三思考”思想大讨论实干大行动为契机,持续抓牢党建主体责任,带领广大党员砥砺前行、奋发拼搏,为建设新时代经济强市、美丽沧州贡献东光力量。